《疯狂动物城2》:这才是顶级IP该有的顶级快乐!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26 14:21 1

摘要:迪士尼还是那个细节怪,火兽节场景有五万多动物,都穿得不一样、扭得不一样。猞猁爪子大、雪上行甚至可以不留下脚印,“丧心病狂”的团队也很细致做了这个细节。

《疯狂动物城2》归来,刷完了好快乐。

谁能拒绝这些小可爱呢?

迪士尼还是那个细节怪,火兽节场景有五万多动物,都穿得不一样、扭得不一样。猞猁爪子大、雪上行甚至可以不留下脚印,“丧心病狂”的团队也很细致做了这个细节。

第一遍刷啊哈哈哈好快乐,还有无数细节等着你N刷再N刷。

来,这篇舒心酱不过度剧透,简单说说观感。

(所有图片均来自片方公开发布的预告片)

一,被低估的可爱学

《疯狂动物城2》,拍了资本扩张过程中如何驱赶、奴役、污名化“原住民”们,拍了资本扶植、操控政客,拍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被操控的大山”。

内核和种种明喻暗喻,说不完根本说不完,更重要的是,电影将这些深沉和割裂的内容,放在大团圆的快乐中。

我现在一点也不觉得这种“大团圆”轻飘、无以深究、无以讽喻,相反,看透破破烂烂的真相、依旧乐乐呵呵热火朝天讲童话,是一种明媚的难得。

某种意义上,《疯狂动物城2》就是一种泛政治式的童话。

创始人蒙冤、家族蒙尘、种族被驱逐,这是怎样流离四下的百年血泪史,如何是一纸专利证明能够彻底解决的?但《疯狂动物城2》是美好的童话,划开病灶、给你看水深火热,再回到童话、给你看“他们幸福美好生活在一起”。

更何况,《疯狂动物城2》真正的千钧鼎,也未必在结构映射,而在于从节奏到细节,处处站在顶尖的工业之巅上,处处吹毛求疵得让人快乐。

归根结底,映射也好、譬喻也罢,都在讲道理,而动画电影又不是哲学大部头、人类学田野调查。

他们真正的杀招,永远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让人快乐的童话荷尔蒙,是可爱解药。

我们对可爱的评价,某种程度上偏低了,或者说,我们总觉得这就是一种自然原生态,仅此而已。

儒道墨也好、从霍布斯狼人说到卢梭论不平等也罢,“可爱”好像并不足以被纳入崇高的价值论当中,没有任何一家殿堂供奉“可爱派”。

但可爱当真就逊色于崇高吗?

日益疯长的宠物经济需求,都在真金白银诠释着“可爱”是多么宝贵的力量源。

生活中的猫猫狗狗,可爱而不自知,提供给人类庞大的情绪价值,迪士尼的动物们在高度人格化的同时,也都普遍保留着动物的可爱感。

猞猁一家反派,虽然但是还是很想rua~

兔子穿着明黄色的漂亮晚礼服、把耳朵盘成盘发,彪悍的北极熊们穿着可爱的桃红色、大爪子小心翼翼干着精细活,明媚的Zootopia,五颜六色的建筑,每一场高能的抓捕,都滑稽、可爱、谐谑,让人快乐。

所以我越来越喜欢看电影中那些热热闹闹追逐的大戏。

那甚至不是一种“上升期”的饱满快乐,那是一种“理想期”的信念之光,是一种“天真期”的本真愉悦。

二,陌生化又亲切化的想象力盛宴

要设置路障,让小刺猬就地滚一圈。

要修理不太灵光的自动零食机,让卡住的饮料顺利掉落,就安排了一个乘坐电梯的小小老鼠修理工,纯手工修复。

要蹦迪弹键盘,就让只有一个键盘按键大小的小老鼠们,戴着墨镜酷酷蹦哒。

啊每个桥段我都想反复观看。

每次写《疯狂动物城》都觉得遭了,我的动物学知识不够用,无法准确讲出每一个小可爱的学名,但这不妨碍我被TA们猛猛可爱到。

这个系列的王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下,是对结构型困境的映射描摹,生物化又社会化、陌生化又切近化。

将动物的生物习性,和人类的生活经验,共同倾注在不同角色上,既是惊落天外的烂漫想象,也是熟悉亲切的“对对对没错就是这样”。

比如说,影片有反惯性思维的一条经脉。

鼠类出现在食品旁边、分分钟是食品安全事故,但电影中让他们当守卫者和修理工。

这是浅层的功能对比,也是“吃和被吃”关系的狐兔可以成为好CP的颠覆性梦想。

再比如说,影片有对巨物观、微型观的扩大化多维化使用。

古老的小人国巨人国传统,通过改变常规尺码,在极大或极小的对比中,构造新奇的异样体验,《疯狂动物城》当然有很出彩的大小对比,但并不限于此,在体型差中又融入了更可爱、更有映射、也更有想象力的内容。

第一部中不同体型的动物们,大中小三个不同门下车,水生和陆生动物们、从不同交通路径来上班,长颈鹿甚至有自己取饮料的专属管道,种种细节都对不同属性做了很有意思的区分呈现。

一方面,这是明喻不同族群的差异,另一方面,这又是夸张的、动物化的、可爱化的,通过谐谑又有想象力的方式,将残酷的族群纷争,表达得五彩斑斓。

这一点上,第二部充分延续了前作。

我们容易顺撇、容易想到大动物横行对小动物不利,却未必会反向意识到:大爪子去扒拉小键盘、也是很爆笑的不配适。而影片中豹警官对着小小键盘小小密码抓狂,就是这种不顺撇的可爱笑点。

再再比如说,影片中还有一种通感的位移。

在拟人、拟动物、拟物品之间无缝切换,有时点石成金,有时又在意想不到的奇异场景中、讲述某种日常经验或者日常情绪。

海狮在肚子上安装了太阳伞和小座椅,仰泳就是一艘小船,还有灯光和歌曲服务。

河马们水下抓贼,一阵旋风,把水底路边下午茶的动物们,都搅得在水底波动、原地荡漾。

爬行动物的聚会中,有一个类似青蛙的哥们,用长长的舌头当弹拨乐器,啊这,有点恶心又有点有意思。

处处是和第一部一以贯之的想象力华彩。

《疯狂动物城》的想象力备受夸奖,是因为想象不仅仅是瑰丽的云端之梦,梦之远、思之近,奇之姿、萌之温,熔于一炉。

三,故人的陪伴感、生长感

第一部横空出世,新鲜又惊艳,第二部沿着原路走,纵使将版图从毛茸茸们拓展到海洋动物、爬行动物,也很难有“新开宗门”式的神来一笔,但第二部有一种长情的陪伴感。

这是系列故事,续作难以越过高峰的常见痛点,也是岁月双刃剑的温情一面。

第一部过于成功,角色无论戏份多寡,都有极其鲜明的特点,大先生、树懒,开花店的猪猪、骂骂咧咧卖盗版碟的黄鼠狼,人均有自己的亮点。这么多年只出了一部衍生剧,而每个角色都让人觉得“值得很多很多衍生剧”。

有意思的是,第二部让一中的某些设定,也有了延续的生长感。

比如动物城四个季节四种地域,第一部让人以为只是先验设定、是先天的“神迹、自然恩赐”,而这一部揭晓是庞大的设计系统、复杂的运转体系,是后天的努力、人为善举。

并不是金手指一点、规定如此便如此,而是一种动态博弈中努力维持的和谐观。

豹警官第一季很“反刻板印象”,软萌萌胖乎乎喜滋滋,爱吃甜甜圈,一度因为刻板印象而被赶到地下室,第二部快快乐乐指挥交通,追着光扭啊扭、主打一个贼开心。

大先生第一部,小小的身体、大大的教父范儿,反差萌特别华彩,第二部中这拉风的前黑手党,也成了带孙女的“隔壁老王”。

他女儿一手打造分红包包事业群,冷酷无情的北极熊们,在那一片粉红桃红中可爱极了。

冰原狼还是那么傻二哈,上一秒一本正经精英范儿当主持,下一秒就开始“啊呜”,连带着抬担架的那两货,扔了担架忙着仰天长啸“啊呜呜”。

你看,《疯狂动物城2》并不仅仅是大情怀牌、凭空消耗第一部的角色红利,角色的人生线有峰回路转的成长感,在每一个不同的路口和狐兔再相遇,真好。

这一部的新朋友们同样有意思,会功夫的马市长,一头飘逸的马鬃,发量真让人羡慕。

警局同事似乎构架变化挺大,第一部里过生日的大象、这一部搭档是小老鼠,这个搭法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一对斑马、一对猪、一对羊、一对河马,横跨海陆空的阵容。

这一部更是将矛头对准关于“冷血动物”的刻板偏见。

很庞大的主题,但一不干瘪二不说教,看片过程中甚至切实让人反思“我们是不是太冤枉蛇宝宝了”。

当然蛇只是比喻意义上的蛇,我们的偏见与仇视、刻板印象与敌意落点,如果能在一次次笑声中被纠正被消融,那就是真正的童话照进现实。

最后,借用一句倒霉催的卖盗版碟的黄鼠狼的话,“谁说电影没未来了”,哈哈哈。

来源:舒心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