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场”归来!《狂野时代》票房真的都是粉丝在充值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2 17:46 1

摘要:注:这里之所以说“巨资”,是因为我并没有得到《狂野时代》制作成本方面的靠谱消息。据网传消息,该片制作成本,一说是5000万到8000万,另一说是3.5亿,另外还有2亿的说法,无论哪个数字,都是巨资,但“真相”究竟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根据演员阵容、毕赣对影片故

华语文艺片最后的希望、毕赣大导耗费“巨资”打造的“超现实主义”文艺大片《狂野时代》今天(22日)正式上映。

注:这里之所以说“巨资”,是因为我并没有得到《狂野时代》制作成本方面的靠谱消息。据网传消息,该片制作成本,一说是5000万到8000万,另一说是3.5亿,另外还有2亿的说法,无论哪个数字,都是巨资,但“真相”究竟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根据演员阵容、毕赣对影片故事的野心、特效呈现等来看,称其为一部“大片”,应该名副其实。“文艺片”和“大片”,同时成为一部电影的标签,感觉这个事吧,本身就有些违和......据说毕赣大导的处女作《路边野餐》制作成本才50万来着?

回到正题,坦白讲,这个片,我最早连预告片都懒得点开。毕赣大导当年那一脚,把我和无数观众直接踹进《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噩梦里。凌晨两点走出影厅时,那种“是不是我没文化”的自我怀疑,现在想想仍然隐隐作痛。

所以,《狂野时代》还没上映,我就已经给自己写好了“誓不进场”的声明。

但票房这种事吧,从来不看我愿不愿意看,它只看流量粉丝愿不愿意冲。

截至21日晚10点,《狂野时代》预售票房已经干到了1.15亿,马上就要突破1.2亿,其中上映首日占了近5200万。

这个体量的文艺片,三根手指都数得过来,其中之一还是毕赣自己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啧啧,毕赣大导在冲预售上的稳定性,甚至比他在叙事上的稳定性还强。

可问题来了——

这一亿多,真的是粉丝自掏腰包冲出来的吗?

老实说,一开始我真觉得是粉丝火力全开。毕竟易烊千玺粉丝战斗力,华娱圈早就多次领教,业内更是谁都不敢小看。但当我把预售数据多翻了几层后,发现事情变得比“粉丝冲票房”更有戏剧性。

第一眼:表面看上去毫无问题

首日5000万+、次日2000万+——这太符合粉丝逻辑了。
粉丝冲预售,一定是首日和次日最猛,之后迅速衰减。

但怪就怪在,我继续往下看时,差点把饮料喷在屏幕上。

第二眼:真正诡异的是两个“神秘黄金时段”

两个时间段的预售票房离谱得不像话:

①23:00-0:00
②9:00-10:00

我们来看看具体数字:

22日23-0点:440+万23日23-0点:370+万即便26日这个时段:居然还有160+万

现在告诉我,有哪个粉丝团会组织半夜集体冲预售?
凌晨前后冲票房,这不是“热情”,这是“不合逻辑”。

再看早上这个时段:

22日9-10点:520+万23日9-10点:430+万

拜托,这个点很多影院门都没开。
粉丝就算再“无私奉献”,也不至于冲到“影院都不开门”的时间段吧?

整个22日到30日,这两个时段的预售量一直反常地高。
最妙的是——到了12月1日,两个时段的预售从“一两百万”直接跳到“2万”。

这不像票房走势,这更像——
某个开关被人关了。

第三眼:看到这里就不用再猜了——典型的“幽灵场”

所谓幽灵场,就是明明没有真实观众,却疯狂报午夜场、清晨场,用来拉高排片和票房、制造虚假上座率。

讲白了,就是注水、造假。
而且是那种毫无羞涩、正大光明往里倒的注水。

按我粗略算了一下,这两个时段的“异常票房”已经超过4000万

也就是说,约1.2亿预售里面,至少三分之一看起来“不太像是真的”。

更关键的逻辑点在这——
如果真是粉丝在冲:

他们一定冲黄金场次(19–21点)再次也是冲常规时段

粉丝冲预售,除了为爱豆提前贡献高票房之外,更是为了优先锁场、保排片。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粉丝团,会专门冲凌晨场和“影院都没开门”的早晨场。

这行为逻辑大概就像:
你买了十份炸鸡,偏偏挑凌晨四点去取,美名其曰“支持商家”,但其实店都关着。

根本讲不通。

那问题来了——注水的是谁?反正不是粉丝

粉丝没有动机,也没有必要,更没有能力做成这种规模。

那就剩片方了。

而片方的动机,可就丰富得多了:

文艺片想撑排片,必须靠高预售撑腰文艺片怕差评发酵,预售数字越好看越稳主演有流量,数据必须漂亮毕赣大导上一部的“跨年阴影”,急需漂亮排面回血

这操作看下来,基本不用猜是谁在“努力”。

毕赣大导的镜头语言可以飘得很艺术,故事可以拍得很玄,但片方做数据的手,可稳得像老练会计。

说到底,这操作让我对《狂野时代》更没兴趣了

我本来就对毕赣没什么耐心。
他的电影总是“看着像艺术”,但走出影院的那一刻,你更像刚从一场VR眩晕中脱身。

现在票房又整这出?
别说像我这样被《地球最后的夜晚》吓过的老观众,大部分路人看到“幽灵场”三个字,估计都懒得掏钱试错。

甚至我都能理解粉丝的无语:
你明明是真心支持爱豆,结果被片方这波骚操作绑上战车,莫名其妙成了“注水嫌疑人”。

换我我也气。

最后说一句

《狂野时代》后续票房落在哪里,我不关心,电影品质我更不关心。
但这次预售的注水规模,说真的,把我直接带回了十年前那种“午夜场狂刷”的古早时代。

票房注水,是中国电影市场“自古以来”的顽疾。只是这些年因为舆论监督和成本高企,明目张胆的大规模注水已经少了,尤其是在预售阶段就这么干,更是少之又少。

现在的行业常规玩法,是电影上映后,找几个影投或院线,小量多次地悄悄注水,润物细无声,幽灵场是大忌。

时代在换,导演们的风格在变。
只有“票房注水”,永远活在江湖。

毕赣的电影我可以不看,
但这个市场偶尔上演的荒诞剧,我是真看不腻。

推荐阅读:

悲剧!无缘 6 亿,《鬼灭》票房这波是真的伤了2天7000万!

2天7000万!《动物城2》预售到底是什么水平?

《动物城2》首批评价出炉,迪士尼这次拉了吗?

《鬼灭》首日破亿:赢了纪录,没赢预期?

中国电影是如何被玩坏的(2)?

动画称王:当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变成卡通片

中国电影是如何被玩坏的(一)?

王家卫塌方了,但我一点都不意外

毕赣的《狂野时代》,我真的看衰了

1天,预售破2000万,《鬼灭之刃》火力全开!

《疯狂动物城2》热度爆炸!还没上映就成了今年最有希望的好莱坞大片

炸裂:想看日增10万+!《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终于敲定内地上映

短视频“杀死”了电影行业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要来了,中国票房能爆几亿?

“死神”为何无法在中国起飞

重工业电影,死路一条《浪浪山》遭遇重创,品牌方为何总爱“背刺”自己的铁杆粉丝?

《捕风捉影》是成龙电影生涯的“回光返照”吗?

《东极岛》上映超一周,豆瓣为何迟迟不开分?

好莱坞:喜剧片已死

白抵制了?《罗小黑战记2》票房无视主创负面舆情?

《聊斋:兰若寺》扑了?追光比饺子究竟差在了哪里?

《你行!你上!》上映一周被“抬走”,B站1亿“姜丝”去哪儿了?

《戏台》:观众欠陈佩斯一张电影票?

人类不解之谜:中国观众为什么厌恶好莱坞超级英雄?

《长安的荔枝》票房差,大鹏“破防”?给大鹏的电影一个公道评价

华语导演的商业巅峰,或许是“产品经理”与“精准叙事者”之间的较量

从“经典甄选”到“泛滥成灾“:重映电影正在让电影院沦为“点播平台

来源:慢慢谈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