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电影《狂野时代》正式登上大银幕,这部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赵又廷等众多明星主演,且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获评审团特别奖的影片,映前凭借明星效应与奖项光环赚足眼球,预售票房高达1.21亿。然而,上映后影片市场表现却“高开低走”,口碑呈现
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电影《狂野时代》正式登上大银幕,这部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赵又廷等众多明星主演,且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获评审团特别奖的影片,映前凭借明星效应与奖项光环赚足眼球,预售票房高达1.21亿。然而,上映后影片市场表现却“高开低走”,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狂野时代》的梦幻开局
《狂野时代》的上映前期可谓风光无限。作为一部艺术片,它在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获评审团特别奖,还因易烊千玺主演,热度居高不下,映前预售票房高达1.21亿。此前,凤凰院线经理指数预测该片最终票房为1.5亿元,院线经理更是表示,有易烊千玺的加持,该片有望成为年度最卖座的文艺片,足见市场对其期待之高。
票房与口碑的急转直下
然而,影片上映后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截止11月24日11时许,该片累计票房为1.24亿(其中预售1.21亿),粉丝效应明显,但上映次日票房便骤降至3700多万,下滑幅度显著,猫眼的最终票房预测也从2.2亿降到了2亿左右。究其原因,影片在故事表达方面饱受争议。在资深影迷与影评人眼中,这部横跨世纪、以五感为脉络的作品堪称“神作”,但普通观众却普遍表示“看得云里雾里”“全程不知道在讲什么”。由于影片由五个独立篇章构成,缺乏连贯的主线剧情,且通篇都是晦涩难懂的隐喻,观影门槛较高,过度密集的抽象表达,让故事失去了共情的锚点,与主流电影市场的审美产生冲突,导致其在路人盘市场不受欢迎。豆瓣6.5的评分恰是这种认知分裂的缩影:艺术价值获得肯定,市场接受度却跌入谷底。
市场空间遭进一步挤压
口碑的分化直接导致票房“高开低走”,而11月26日《疯狂动物城2》即将上映,更是让《狂野时代》雪上加霜,其排片占比直接腰斩至5%-7%,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截至目前,影片累计票房仅1.24亿,即便猫眼与灯塔给出2亿左右的预测,也与最初的市场期待相去甚远,凤凰院线经理最终将落点锁定在1.5-2亿区间,《狂野时代》彻底褪去了“年度最卖座文艺片”的光环。
毕赣电影的创作特质与困境
从《路边野餐》到《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再到如今的《狂野时代》,导演毕赣始终执着于电影语言的艺术探索。他的作品有着相似的创作基因: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密集的隐喻符号、对“梦”与“记忆”的哲学化表达,这些特质让他的电影成为艺术沙龙里的宠儿,却也筑起了与大众审美之间的高墙,屡屡在市场认知上遭遇滑铁卢。此次《狂野时代》的争议,终究是艺术表达与大众审美之间的一场对话,毕赣用极具野心的镜头语言,完成了对电影艺术的又一次探索,但如何在艺术表达与大众接受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他及众多文艺片导演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八卦娱乐一点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