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率仅 7.2%!影院空场率飙40%,中小影城要离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5 11:46 1

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刚落幕,整个电影圈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清明、五一、十一档票房直接腰斩,3到6月的票房更是创下近十年最低纪录。

家人们谁懂啊!2025年的电影市场简直是坐了过山车,还没等爬到顶就直接俯冲到底!

《哪吒之魔童闹海》刚落幕,整个电影圈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清明、五一、十一档票房直接腰斩,3到6月的票房更是创下近十年最低纪录。

这波冲击最狠的不是拍电影的,而是咱们常去的电影院,毕竟上游没好片,下游影院只能喝西北风。

数据简直扎心到离谱:第二季度影院上座率才7.2%,十年来最低!观影人次同比跌了34.6%,更吓人的是四成场次都是空场,也就是说,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可能十个厅里就有四个连一个观众都没有。

对影院这种重资产行业来说,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致命打击。

为啥影院这么脆?说白了就是成本太高、钱太难赚。影院是典型的“高杠杆玩家”,租金、设备折旧都是刚性支出,不管有没有观众,这些钱都得照付。

上游片源不给力,票房一缩水,现金流立马就断,亏损来得比翻书还快。现在整个行业都在自救,有的甚至到了“断臂求生”的地步。

最近微信群里疯传金逸影城大股东找买家的截图,人家直接想平价转让40%的控股权,不求赚钱只求脱手。

可能有人会说,金逸2025年前三季度不是扭亏了吗?归母净利润1898.32万元看着挺亮眼,但内行人都知道,扣非净利润还亏着2028.26万元呢!

这说明赚钱的不是主营业务,大概率是偶发因素凑数的。更要命的是,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是-3.17亿元,货币资金比去年少了27.39%,简单说就是手头没现金了,后续运营的缓冲空间基本没了。

金逸不是孤例,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上海电影这些上市公司,从2024年起就没逃出亏损的怪圈。这背后是整个影院行业的系统性危机,收入、成本、需求三个方面全被架住了,动弹不得。

先说说收入端,简直是“腹背受敌”。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观影人次才8.2亿,同比跌了11.5%;场均人次只剩16人,对比2019年的28人直接腰斩。

没人来影院,票房自然涨不起来,而卖爆米花、饮料的非票收入,也因为大家消费力下降没了起色,最后变成“票房少、副业弱”的双困局,影院想赚钱比登天还难。

再看成本端,影院纯属“两头受气”。一方面是租金压得喘不过气,85%的影院都在商业综合体里,租金是“保底金额+营收分成”的模式,2025年三季度平均租金占营收的28%,比2019年的22%高出不少。

金逸有些门店甚至出现“票房不够交月租”的情况,只能关掉32家低效门店止损。另一方面是设备更新的压力,现在大家看电影都认激光厅、CINITY厅,可一套设备就要50-120万元。

影院手头紧,不升级就留不住观众,升级了又没钱周转,简直是两难死局。

最核心的还是观众不买账了。灯塔研究院的报告说,Z世代占了观影人群的62%,可他们2025年月均观影次数从2019年的1.2次降到了0.5次,快一半人都不常去影院了。

更关键的是,近四成Z世代只看头部IP大片或特效片,中小成本的剧情片、文艺片根本吸引不了他们。

加上现在短视频、流媒体那么方便,在家躺着就能看片,谁还愿意专门跑影院?

这还不算完,头部影片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吓人。2025年前三季度,票房前十的电影占了全国68%的票房,而2019年这一比例才45%。

也就是说,好片子的票房全被头部包圆了,中小影城要是抢不到好片的黄金排片,基本就没客流了。

资深金融师蜜糖说得挺实在,核心观众看得少了,好片子又集中在头部,这就是需求结构“断层”了,中小影城的稳定现金流直接没了着落。

当不稳定的收入遇上压不下去的成本,盈利模型彻底崩了,不少中小影城直接陷入“营收不够付固定成本”的绝境。

这波寒冬里,大影城和中小影城的差距简直天壤之别。万达电影就是个例子,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97.87亿元,净利润飙涨319.92%,达到7.08亿元,国内直营影院票房18.8亿元,观影人次4504.8万,7-9月市场份额冲到14.8%,单影城产出是其他影城的三倍。

为啥这么能打?还不是因为万达地产的优势,影院都开在消费人群集中的地方,加上会控成本,自然能扛过去。

可中小影城就惨多了。全国现在有8.3万块银幕,IMAX才850块,占比1.02%,杜比系列3200块,占比3.86%,剩下7.89万块全是普通银幕,还大多在中小影城。

这些中小影城不少年上座率都不到30%,设备老旧得没眼看,怎么跟大影城抢观众?

湖南有家国企影城的经理小吴跟我说,他们影城从2013年开业就没升级过设备,现在完全没竞争力。

票价降到19.9元都没人来,周末黄金场次上座率勉强不到20%,工作日减了排片还常空场。

为了省钱,明年打算把8个影厅缩到5个,剩下的3个平时封存,只有包场才开。

不是不想升级设备,一套基础激光放映设备就要50多万,现在连每月12万的租金都快付不起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流变少。

中小影城现在完全陷入了恶性循环:没money升级设备,就留不住观众;没观众就没票房,更没底气跟片方要黄金排片;没好排片就更没人来,最后只能越亏越多。

而头部影城靠着IMAX、杜比这些高规格银幕,把高净值观众都垄断了,还能靠规模效应压低租金和运营成本,市场份额每涨1个百分点,中小影城的生存空间就被挤掉一分。

金逸影城转让控股权可能只是个开始,2025年的电影市场,新一轮的大浪淘沙已经来了。

对大影城来说,或许是整合市场的好机会,但对那些设备老旧、没资源没资金的中小影城来说,这可能就是生死关。

说真的,谁不想在影院里看巨幕特效、吃着爆米花享受沉浸式体验?可现在影院的日子确实太难了。

想要破局,光靠影院自救不够,还得上游多拍好片,下游多想想吸引观众的办法,或许还能在寒冬里挤出一条生路。只是不知道,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中小影城,还能不能撑过这轮寒冬?

来源:科技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