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时代》:毕赣又一次在舒适区的疯狂炫技?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5 10:36 1

摘要:从《路边野餐》至今,毕赣的电影始终与大众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三十分钟长镜头、跨越百年的“五感”叙事,我们该如何找到进入《狂野时代》的钥匙?

1905电影网专稿 戛纳获奖,预售破亿。毕赣新片《狂野时代》上映首日便因“看不懂”登上热搜。

《路边野餐》至今,毕赣的电影始终与大众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三十分钟长镜头、跨越百年的“五感”叙事,我们该如何找到进入《狂野时代》的钥匙?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影评人艾辉,一同聚焦毕赣导演、易烊千玺主演的新作《狂野时代》。

五感篇章:通往电影的简易路径

面对两极分化的评价,艾辉认为,毕赣的此次创作的确停留在“舒适区”内,但也有一定的突破与创新。

《狂野时代》用五感串联起五个篇章,同时象征电影百年的五个时期。片中充满对影史经典的致敬,这对普通观众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极高要求。

艾辉认为,这部电影将观众残忍地丢进“迷宫”,能看到什么完全靠个人造化。他建议放下“一定要看懂”的强烈驱动力,转而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欣赏。

影片设定在电影消亡后的未来,通过“迷魂者”代表电影技术与艺术,后续章节中不同角色的塑造,则如同演员的表演分身,共同构建出一个关于电影本质的寓言。

影片的五个章节各有特色,若能把握其核心意象,便能找到进入的路径。

第一部分致敬早期默片与怪兽片,探讨视觉把戏制造的幻境。片中“不做梦获得永恒”的设定,暗示了意识麻木与精神自由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以听觉为核心,通过谍战片形式展现声效的魅力。镜子屋中各种形状的镜子,可视作旋律变化的视觉化表现。

第三部分融入志怪片元素,将苦味通感为人间罪孽,通过弑父故事展现人类痛苦的可味觉化。

第四部分结合悬疑与亲情,通过“江湖令”寻找特异功能者的设定,引出父亲探寻女儿生前信件的悬疑。片中“什么东西离开了人的身体就再也回不来”的谜题,以“臭屁”为答案,道出人际关系在命运眼中的微不足道。

第五部分聚焦爱情,以吸血鬼咬人获得永生的设定,隐喻爱情关系中相互牵扯又彼此伤害的本质。

舒适区创作:争议中的作者表达

有观众认为,影片是“毕赣停留在自身舒适圈的一种炫技”,但也有人理解为这是“对经典的模仿”。

艾辉认为:“许多好导演的创作本质上都未脱离其舒适区。”就此而言,《狂野时代》可视为他前作《路边野餐》与《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集大成之作。

片中致敬前作的元素随处可见:邰肇玫的CD歌曲、黄觉饰演的罗纮武再度出现、苹果意象的延续使用。

此次长镜头运用更为纯粹干脆,跟随易烊千玺或李庚希的视角,营造出“只有一个晚上”的决绝感。

除此之外,影片也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现在拍《狂野时代》这样的电影是很奢侈的,会给观众带来震撼感。”艾辉说。

尽管“站在未来回望历史”的视角,在《盗马贼》《2046》《云图》等前作中已屡见不鲜。然而,毕赣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极具作者性的表达方式。

共情面积:艺术电影的存在价值

当《狂野时代》难以与更广泛观众产生共情,这样的创作是否还有意义?

毕赣曾表示,每个人人生的复杂程度超过任何电影,他的作品其实没有观众想象中那么难懂。

艾辉将毕赣的电影比作艺术博物馆,并非对所有游客友好。

“易烊千玺这张脸在审美角度上是非常好塑造的。导演将易烊千玺视为创作元素,通过他一人分饰五角的表演,拓展了电影与大众的共情面面积。即使只有十个人与这部电影产生共情,它的存在便具有意义。 只要这个基数不断增长,电影的价值就在持续加厚。”艾辉说。

在艺术与大众的对话中,或许我们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创作方式,还有观影的观念与姿态。

来源:1905电影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