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金鸡奖,不角逐奥斯卡,《哪吒》导演饺子到底想要什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4 20:14 2

摘要:金鸡奖宣布《哪吒之魔童闹海》获最佳美术片时,台上无人领奖,他们也主动放弃了奥斯卡报名,只为把全部精力押在《哪吒3》上

金鸡奖宣布《哪吒之魔童闹海》获最佳美术片时,台上无人领奖,他们也主动放弃了奥斯卡报名,只为把全部精力押在《哪吒3》上

那晚的现场有点尴尬

灯光还在,镜头扫过空空的领奖台,主持人停了半拍,礼仪小姐下意识往前迈了一步又收回,台下响起零星掌声,像把石子丢进水面,冒了几个泡就没了

这一幕被很多人解读出不同情绪,有人气不顺,有人替团队捏汗

饺子团队不是输不起奖,而是不想被奖耽误创作节奏

这并不是临时起意

今年4月拿下华表奖“特别贡献影片”后,饺子就公开表示作品发布前不会出席任何活动

他说得很直白:影片上映完就进入创作状态,直到新片发布前不再上公开舞台

说白了,他要把时间都留给《哪吒3》

于是才有了金鸡奖“最冷领奖台”,也才有了后面更出人意料的选择——奥斯卡不报名

第38届金鸡奖这次“最冷领奖台”,其实是他们既定选择的延续

外界好奇的点很多:是工作忙到走不开,还是不在乎奖项?

有业内人士提到,团队早在暑期档结束后就进入全封闭创作,连不少高价商单和节目邀约都婉拒了

据多位知情者反映,饺子不但推掉了业内重量级合作,包括周星驰抛来的橄榄枝,也把《哪吒2》里分到的收益继续砸回新项目里,用于画面体系升级和技术团队扩容

这套“谢绝流量、重回画桌”的方法论,短期失人气,长期攒作品

当然,争议也不是没有

有人觉得,《哪吒》只拿“最佳美术片”,没进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评语也偏技术向,似乎把动画天然和“主流电影”隔开了

说到底,这类颁奖礼长期有门类壁垒,动画常被放在“另一个赛道”

这种不被完全正视的感觉,确实容易让创作者心里不平

而且,当年的票房神话就摆在那儿,全球范围的话题度也在线,观众难免替它“不值”

不过站在创作方角度,既然决定暂别舞台,那就一以贯之地不出现,倒也干脆

参不参奥斯卡,不该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尺

回到奥斯卡这件事

当地时间11月21日,主办方公布最佳动画长片参评名单,《哪吒2》符合资格却未现身

出品方华人文化确认:《哪吒2》符合资格,却未报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不少人遗憾,因为这部片子从夏天一路烧到秋天,最后全球票房冲到159亿元,跻身全球影史第5名,在动画票房榜更是拔了头筹,按资历绝对够资格去试一把

但也有人想到现实:奥斯卡不是只比片子本身,背后是昂贵、漫长、讲人脉和节奏的宣发战,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比做一条大支线少

把钱砸进宣传还是砸进画面,很多片子就在这一步上分道扬镳

对不报名的看法,两极明显

一派依旧认可这次选择,觉得与其花大价钱做海外公关,不如把钱和脑力都留给《哪吒3》

另一派则为一次“东方美学走出去”的窗口叹气,毕竟拿下奥斯卡不仅是奖,更是文化输出的势能放大

有好莱坞记者也公开表示惋惜,认为《哪吒2》是少见的有胜算的非英语动画

更扎心的是,《哪吒1》当年报过奥斯卡,最终连提名都没拿到,中西方叙事趣味与评审口味确实有差距,“反抗天命”的内核在那套体系里未必站得住普遍情感,创作团队吃过一次亏,二次决策就更务实

有人惋惜放弃国际舞台,有人赞成把钱投到镜头里,这种分歧,很正常

把镜头往行业拉一拉,能看清这次选择的另一个层面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国产动画对全年票房贡献度达45.1%,《哪吒2》带来42%的新用户

截至10月29日,全年观影人次10.5亿,观众基数约5.2亿,创近五年新高,四线城市新观众占比30.3%,是2021年以来最高

简单说,动画片正在把以前不进影院的那拨人拉了进来,这是真金白银的增量

业内研究者杨怀玉也判断,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浪浪山小妖怪》已经证明动画片的爆发力,接下来《疯狂动物城2》等大片会成为四季度票房的“补位核心”

从市场侧看,选择继续打磨内容,未必比去海外冲奖更“亏”

再看同时间轴的对照项:2025年11月,《罗小黑战记2》成为内地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参评资格的作品,由中文在线负责海外总发行,北美首轮开画规模创下今年暑期档国产片纪录

另一头,《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国内预售破10亿,预计刷新进口动画预售纪录

还有《疯狂动物城2》在内的四部大IP被业内寄望撑起全年总票房冲500亿,单是它在淘票票的“想看”已达154万

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全球动画赛道越来越拥挤、越来越专业,资源和注意力极度稀缺

真正的竞争,不是在台上领奖那一刻,而是在内容上线那一天能不能把观众坐满

技术侧的消息也值得记一笔

业内人士评价,饺子团队用动态水墨渲染等技术,实现了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跨越

这话可能听着硬,但落在画面里就是一种新的镜头语言:水墨不是贴花,而是运动中的节奏、呼吸和力度

它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观众二刷三刷,还能在边角里捞到新细节

这种技术上的“自研向外”,才是文化底层能力的积累

换句话说,冲不冲奖都重要,但能把自己的技术口径做成标准,更要紧

很多人把饺子的坚持,拿去和前辈对照

宫崎骏也曾多次拒绝奥斯卡邀请,后来接受终身成就奖,但从没为奖项打乱创作节奏

你看他,奖拿得不算少,退场也退了好几次,可一回工作台,照样是一个镜头抠一年

这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价值排序

再看国内的案例

贾樟柯几次缺席金马,后来又亲自到场领观众票选奖,来来回回,落点还是对观众的尊重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场域管理”,有人善交际,有人重闭关,只要作品端得住,不同路径都成立

把镜头拉回到那个空空的领奖台

我的直观感受是:冷清是冷清,但不尴尬

你甚至能想象另一端的画面:一间灯光压低的工作室,显示器开着测试渲染,墙上贴着涂满修改意见的分镜稿,有人端着凉了的咖啡在笔记上划一道又一道

“我们还没到庆功的阶段”——如果非要替他们配一句话,我猜大概是这个意思

也许你会问,错过一次奥斯卡会不会可惜?

当然会

那是一张全球门票,是一次把东方叙事端上国际主桌的好机会

但你也得承认,奖项从来是结果,不是发动机

作品把路走窄一点,奖自然会找上门;

把路走宽一点,观众会先回来

何况《哪吒2》的路已经走得够远:全球159亿元票房,国内154亿的成绩单,放在哪本账上都足够硬

说到这儿,还是得落在“接下来”三个字上

截至11月24日,饺子团队仍在全封闭创作,拒领金鸡、不报奥斯卡、推掉合作,所有的答案都被押在《哪吒3》

这是一种孤注一掷,却也是一种自信:他们相信下一次亮相,要靠镜头、分镜和角色成长回应今天的质疑与期待

对观众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福利

真正的压力在《哪吒3》:他们已经把口碑与期待抬得足够高,下一步必须拿作品说话

最后想说一句可能不那么激动人心的话:奖杯很亮,但不比电影院里那一瞬的屏幕反光亮

当你在场灯暗下来的时候,能被一段故事牢牢抓住,这就是电影存在的理由

饺子选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创作,于他而言,是把命门交给了作品;

于我们而言,或许就是把一次更酣畅的观影体验留在了未来的某个夜晚

等灯光再亮起,最好看的,还是电影本身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