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时代》看不懂,是艺术品位太低了,还是观看门槛太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5 07:17 1

摘要:听起来不错的成绩,但首日票房就占了7948万元,下跌趋势明显。

上映3天后,《狂野时代》累计票房达到1.25亿。

听起来不错的成绩,但首日票房就占了7948万元,下跌趋势明显。

豆瓣评分则出现罕见的“C 型评分曲线”。

上映当天,“看不懂”和“观看指南”一起上了热搜。

艺术电影的观看门槛这么高吗?

还是自己的艺术品味太低了?

有观众表示:

“一亿多的票房,一半都是冲着易烊千玺去的。”

毕赣这次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了易烊千玺施展演技的机会。

至于电影本身,说艺术也行、说瞎拍也不算诽谤。

毕赣的才华,在拍《路边野餐》的时候就用完了。

有人拿着“电影观看指南”走进影院;

有人则边看边找解说。

还有一部分聪明的观众,进了影院发现看不懂,索性把电影当画展。

来都来了,体验就完事了,就当做了一场离奇的梦。

很多导演都拍过以梦为主题的影片。

比如诺兰。

横扫多项大奖的《盗梦空间》通过梦境的隐喻反思人的欲望与执念;

《失眠症》则抵达“失眠是罪恶的惩罚”的主题深度。

又比如非常擅长超现实主义表达的大卫・林奇。

《穆赫兰道》中的蓝色钥匙、黑暗走廊,折射出人潜意识中的欲望、嫉妒与创伤。

与诺兰的“失眠是罪恶的惩罚”有类似之处,他的拍摄命题是“梦境是现实的补偿”。

对比这些影片,《狂野时代》的隐喻其实非常单纯。

它以梦隐喻梦。

虽然影片以怪物、骗子、吸血鬼等形象来塑造人物,每一个落点却都是正向的。

它越过复杂的人性,专注于情绪和感受。

做梦,可以不是为了代偿欲望、也不只是潜意识的呈现。

也可以为了想象力、浪漫和美。

为了论证这些是极为重要的,导演又在梦的另一端加上了生命的砝码。

毕赣曾表示,拍一部电影,像进了一次监狱。

那个世界是具体的、完整的,也是与时事隔绝的。

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拍完。

再回到现实世界中,发现变化太大了。

就像出狱后的人,发现自己不会用智能支付,有惶然,也有大梦一场的虚幻感。

电影里的世界变得具体,现实反而是被掏空的,缺失的。

艺术电影尤其如此。

现实世界是狂野的,在电影里做的梦却是单纯的、干净的。

艺术片被说看不懂,不是一件坏事。

看不懂还有人去看,更是好事。

看到一个博主看完电影发帖说:

“我看《狂野时代》,是为了确认自己还会被美打动。”

艺术的美对人类的价值,要好过崇高。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