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在2006年的时候,深圳一个女孩自己写了一本小说叫《时差7秒》,她打算把小说拍成电影,还专门去请陈冠希当男主角,她当面说愿意付两千万,但陈冠希直接拒绝,表示就算给两个亿也不接,可没过几天这部电影就真的开机了,陈冠希也真的来演了,女主角就是这位写小说的姑娘本
那是在2006年的时候,深圳一个女孩自己写了一本小说叫《时差7秒》,她打算把小说拍成电影,还专门去请陈冠希当男主角,她当面说愿意付两千万,但陈冠希直接拒绝,表示就算给两个亿也不接,可没过几天这部电影就真的开机了,陈冠希也真的来演了,女主角就是这位写小说的姑娘本人。
这部电影在2007年上映,讲的是一个留学生在外边被人欺负的事,后来她遇到一个中国男孩,在这个男孩的帮助下慢慢找回自信。片子拍得一般,演员也不是专业的,但观众不太在意电影的质量,反而更关注女主角和陈冠希一起出现在海报上的画面。这样一个普通女孩跟大明星并列站着,反差感特别强,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很多人开始猜测她的家庭背景,说她的父亲是深圳的高官,靠关系硬把女儿塞进剧组,到了2008年,她的父亲真的被调查了,虽然调查内容没有提到电影的事,但舆论已经将“有钱就能办事”这个说法安到她头上,影评人和网友都评价这部电影是“玛丽苏加上炫富”,没有人去关心她为什么要拍这个故事。
她其实没当过演员,也没做过影视工作,以前在学校总被人欺负,大家叫她丑女,拍电影是她想用夸张的办法证明自己,让最帅的演员来演她的故事,好像这样就能洗掉自卑的感觉,可是在那时候的社会里,这种想法很容易被看成是用钱买面子。
那时候大家还不太了解草根明星,更看不上那些长相普通的人上电视,她这件事一出来,网上到处都是骂声,连带着李易峰和刘昊然刚出道的时候,也被很多人说长得不好看,社会对待不符合主流审美的人,往往特别苛刻,嘴上说着审美自由,实际上却是在找借口去贬低别人。
她后来不再演戏,转而学习导演,继续坚持写作,那部电影早已无人提及,资源也全部下架,她的名字如今只存在于旧日新闻中,成为富人追逐梦想却失败的典型例子,没有人起诉她,也没有官方声明,只有当时的流言蜚语,以及她后来的长久沉默。
来源:风中快意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