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刷到珠海姑娘阿璐的朋友圈,定位在旺角影院,配文是“本月第3场,票根又多了一张”。私聊才知道,她这两年光香港电影票就攒了六七十张,周末过关看片跟咱们逛超市似的平常。
内地年轻人周末往香港跑,不为购物不为迪士尼,就为了钻进电影院坐俩小时?这事儿听着新鲜,却成了好多人的日常。
前几天刷到珠海姑娘阿璐的朋友圈,定位在旺角影院,配文是“本月第3场,票根又多了一张”。私聊才知道,她这两年光香港电影票就攒了六七十张,周末过关看片跟咱们逛超市似的平常。
为啥非得跑这么远?打开她手机里的片单就懂了——《逃亡游戏》《叛狱飞虎》这些新片,内地影院长啥样都没见过;就算是同步上的,香港版也没那么多“删减提示”。更绝的是观影氛围,全程没人掏手机亮屏,迟到的会猫着腰等灯亮了再进,熊孩子?根本不存在。
这股风早就刮起来了。小红书上搜“香港电影”,150多万条帖子里,深圳的影迷晒过关攻略,广州的分享影院周边美食,有人甚至做了个票夹,印着“乜大陆冇电影睇咩”——这话来自个趣事儿,有影迷丢了通行证去报案,警察一脸懵:“大陆没电影看吗?”
别以为就咱们往那边跑,香港年轻人也在反向“赶集”。深中通道通了之后,深圳罗湖的足疗店半夜还能撞见说粤语的年轻人;广州天河的火锅店,经常有香港大巴直接开到门口,一车人下来就喊“要特辣锅底”。
说到底,这哪是跨城看电影啊,分明是年轻人在给自己找“透气口”。阿璐算过账,从珠海坐船到香港,上午看场片,中午吃碗云吞面,下午逛家老书店,晚上再赶回来,花的钱比去趟邻市旅游还少。用她的话说:“不是内地不好,就是想换个地方喘口气,电影不过是个由头。”
现在的年轻人真有意思,不追求长途旅行的累,反倒迷上这种“轻度假”。香港的电影院成了按钮,按一下,就能从工作里抽离,在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晃悠一天。
你要是有空,会不会也想这样,为了一场电影,跑一趟隔壁城市?
来源:小敏在东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