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昨天,《狂野时代》上映,作为一部“迷影”电影,且带着导演毕赣个人强烈作者风格的艺术电影,走进影院观看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
作 者:微澜 轻舟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再一次,易烊千玺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知。
就在昨天,《狂野时代》上映,作为一部“迷影”电影,且带着导演毕赣个人强烈作者风格的艺术电影,走进影院观看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
有人直呼看不懂,说看着看着睡着了;也有人大赞这是一部极佳的艺术电影,值得二刷甚至三刷。
电影褒贬不一,但大多数人对易烊千玺演技的认识却再次被打破。
影片中,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每个角色的呼吸节奏、脖子形态都完全不同,贡献了炸裂演技,让观众看到了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有影迷感叹:“看来这几年易烊千玺的作品,从《少年的你》,到获得华表奖提名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从前不久刚刚获得金鸡奖最年轻影帝的作品《小小的我》,再到这部《狂野时代》,易烊千玺选择的电影作品一次比一次更冒险。”
更有人对此评价,对电影的野心没有压住易烊千玺,反而被他托住了。
24岁的易烊千玺,演技随着一部部作品的磨练,愈发炉火纯青、登堂入室。
从出道以来,易烊千玺就被打上了“流量偶像”的标签,凭借着过去作为TFboys三小只中的一员,为大众所熟悉。但是,在今天,大家更将其看作新生代青年演员中的代表人物。
《狂野时代》中易烊千玺的表演,再次证明了其作为金鸡奖最年轻的影帝,实至名归。
12岁被选中出道,出道12年,演员易烊千玺还在被更多人看到。
中国最年轻的影帝
2025年的5月24日的晚上,在第78届戛纳电影节现场,所有人将自己的目光和掌声毫不吝啬地献给了一位华语年轻男演员——易烊千玺。
24岁的他携《狂野时代》亮相戛纳主竞赛单元,成为该单元最年轻的华语男演员代表。
而作为第78届戛纳电影界主竞赛单元唯一入围且获奖的华语电影,《狂野时代》在放映后,收获了近5分钟的掌声,英国《卫报》给出了9.6分的高分。
易烊千玺在片中一人分饰五角的演技,更是被外媒盛赞“把颈椎都演成了五个人”,打破了国际电影舞台对华语男演员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外国摄影师们为求正面镜头高喊着“Jackson yee”;他与导演一起站在C位,接受7分钟来自全球媒体的聚光灯;戛纳官网单独发布了他的单人照片,认证中国之星……当你足够强大时,国际舞台的规则也会为你而改变。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今年易烊千玺为大众带来的唯一震撼。
就在今年刚结束不久的金鸡奖颁奖礼上,凭借着《小小的我》中脑瘫少年刘春和一角,他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成为影坛最年轻的金鸡影帝,终结了刘烨保持21年的纪录。
凡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被易烊千玺的颠覆性演技和诚意折服。
这部电影中,特别难的一点,就是还原脑瘫患者的肢体状态。无论是走路的步调姿态,还是说话的发音方式,亦或者眼皮的眨动频率、乃至吃饭的咀嚼速度,都要求对每一块肌肉都做到精准控制。
这样一种形体状态完全是反习惯反生理的,易烊千玺却需要将这种状态融入到日常。
为此,在电影开机前,易烊千玺给自己设定了一段封闭的准备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物状态的寻找中。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当刘春和妈妈生下二胎后,还对刘春和说出了一番决绝的话之后。刘春和将本来要送给妈妈的礼物——糖用来自杀,用一种憋到窒息的痛苦方式结束生命,近似一种自我凌迟,在这个过程中,刘春和走向了绝望,易烊千玺也把自己逼到了极限。
随着嘴里的糖越来越多,气管被堵塞得无法呼吸,刘春和的脸越涨越红直至变得黑紫,双眼充血不停地流泪,脖颈上青筋全部暴起,几度出现呕吐反射,但身体的自救反应又被他硬生生抑制住反而塞得更用力。
这是一个演员的“向死而生”,甚至战胜了生理的本能。
在易烊千玺拍完这部电影后,导演杨荔钠评价道:“和角色两心合一,互换灵魂。”
刘春和也成为了易烊千玺肌肉记忆保存时间最长的一个角色。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的拇指还是会习惯性地向内扣着,偶尔会控制不了地扭着脖子脑袋跟别人说话。
而这份对演技的执着显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宣布获易烊千玺获得影帝的时刻,全场掌声不断,黄晓明、大鹏等人在第一时间拥抱祝福,众多明星导演都欣慰地给予掌声和笑容。
当易烊千玺发表获奖感言时,饰演刘春和妈妈的蒋勤勤热泪盈眶。
在散场时,陈道明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在等待着易烊千玺社交结束后,主动伸手握手送上祝福,而刚刚斩获威尼斯影后的辛芷蕾,也在后台等待着,远远地就冲他微笑,并竖起了两颗大拇指。
网友们看到这些画面后,纷纷调侃道电影界“老来得子”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从挂着“流量明星”的标签,到转型成为实力派演员,注定易烊千玺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易烊千玺不仅是在与外界的刻板印象做对抗,更多时候,他也是在和自己做对抗。
尽管很难,但易烊千玺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自己对演员生涯的追求,用一个个生动的角色说话。
为什么是易烊千玺?
有人可能会说易烊千玺的成功是幸运的,是来自于资本的扶持。但是一句轻飘飘的幸运、一句所谓资本的扶持,来给易烊千玺的成功进行定调,显得过于单薄和武断了。
回顾易烊千玺的来时路,那是一条有鲜花,但更多是荆棘丛生的艰难道路。
作为一个从小在镜头下成长的孩子,在前期易烊千玺其实并没有那么被看好,甚至夸张一点讲,是在质疑和嘲讽中成长蜕变为如今这个少年的。
易烊千玺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两岁跟着父母北漂,挤在昌平郊区的群租房里。
从5岁开始,易烊千玺就被数不尽的课外兴趣班围绕着,舞蹈、钢琴、声乐、架子鼓、书法……妈妈给他报了不下10种课程。
为了学习这些,易烊千玺需要每周花上两小时的路程去上课,深夜赶不上车就借宿在亲戚家,天不亮又赶回昌平上学。
但就是这样奔波的日子,他却乐此不疲。13岁,就有了可以担当舞社老师的实力,唱跳俱佳。
2013年,他以替补的身份,加入TFBOYS,被选中出道。彼时,另两位小伙伴已经积累了一些人气,所以,他的身影在团队中时常会略微显得多余或是尴尬。
13岁,是一个青春期孩子最敏感的时候。他要面对铺天盖地的网暴,被嘲讽“空降抢位”,被寄假肢,一个人深夜坐航班,上节目不小心挡到队友的镜头还被工作人员往后拉。
镜头前显得羞涩寡言,粉丝见面会常被冷落。他曾在日记写到:“14、15年,我什么都不知道,就是懵的。”
可以说,曾经,他是三小只里最不被看好的那一个,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如今,他也成为了三小只里最争气的那一个。
2018年,易烊千玺上高三,命运的齿轮也在这一年悄悄转动。
有人曾汇总了易烊千玺高三期间的行程,这一年,他飞行48次,参加了18场活动,拍摄20期综艺节目,还有很多广告、写真。
但是,也就是在行程拉满备考仅57天的情况下,他白天赶通告,深夜备考,交出文化专业双料第一的成绩,考进中央戏剧学院,也正式踏入了演艺界的门槛。
真正让他开始向实力派演员转型是在2019年。
拍《长安十二时辰》时发着39.6度高烧他仍坚持着工作;在2019年,参加《少年的你》试镜时,导演嫌他“不够痞”,于是他把皮肤晒得黝黑、学讲地道的重庆话,在街头观察流浪少年的生活,半年后他主动再试,靠眼神就拿下了小北一角。
在电影的首映礼上,编剧张翼对他肯定道,“千玺,你是一个演员,你不是一个偶像”。最终,台上的千玺红了眼,良久不语。
这份对演戏的努力和执着,也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可,易烊千玺拿下了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从此,“演员易烊千玺”被更多观众熟悉。他一头扎进剧组,更加没日没夜地努力。
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他是无比渴望活着的抗癌少年韦一航,连喝水的颓废姿势都反复设计;
2022年他在《奇迹·笨小孩》中,饰演为妹妹拼命奋斗的景浩,呈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倔强与坚韧,善良与挣扎。
《长津湖》里,他又是“第七穿插连第677名战士伍万里”,拖着韧带断裂的伤腿在零下20℃冲锋。吴京透露,拍摄现场有个坡,千玺拄着拐怎么都爬不上去,干脆扔下拐,跪着爬上去了。
导演文牧野更是称赞他“带活了整部戏”,从跟随者蜕变为节奏掌控者。
而在《小小的我》《狂野时代》中,他一次又一次地颠覆形象,放下偶像包袱,用细节打动观众,刷新全网对他的认知。
事实上,这正是易烊千玺能成功的原因:
1.打破偏见,靠源源不断的努力
无论是年少成名面对铺天盖地的网暴,还是选择做演员前期,业界和观众对于“流量小生”的刻板印象,易烊千玺这一路都是在质疑声中成长的。
偏见是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绊脚石。他的破局,不是一夜成名的爽文,是十二年如一日的默默沉淀。
他是怎么做的?
少时练舞,凌晨5点起床,辗转于舞蹈室与书法班,长大后被拍到在深夜练舞,影子映在窗帘上。
没有镜头前的解释,没有情绪宣泄,这个有些沉默的少年,一直在用行动证明自己。
很久以前,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问TFBOYS组合,你们最近拍什么电影了啊,两位哥哥均有名导佳作出演,千玺却有些答不上来。
但在转型演员的关键时期,千玺靠着对自己的那股狠劲儿,后来者居上了。他可以带病、带伤拍摄,又躲着镜头,不想被拍到受伤的样子;他也会专门为每个角色设计细节,写大量的人物小传。
刘春和是他在《小小的我》中饰演的残障青年,与自己死磕到底,绝不服输,易烊千玺同样如此。
2.热爱即信仰,践行极致的专业主义
2024年底,易烊千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艺人、偶像和演员身份。
他回答道,可能因为自己天生性格的原因,偏向于沉下来打磨的工作氛围,喜欢扎根的工作,更享受演员的身份。
他认为,演员的魅力在于对角色的敬畏和对表演的专注。可以通过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这种短暂的“过瘾”感,让他感到幸福。
易烊千玺曾在采访中说过:“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后,能具体看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渐渐变得具象起来,让我觉得与他们拉近了一点距离,那种距离还挺温暖的。但这种距离又没有那么敞开,还有保留的部分。
这段话可以看出他对于演员与角色的深度理解,保留一点点的距离,他是角色本身,也是演员本身。
所以,他可以打磨演技,深入体验,有技巧地成为任何人;但同时,他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热忱,永远不会丢失自己。
熟悉千玺的观众会发现,他演的基本都是基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小人物”。而“小人物”不是一种身份的界定,而是一种状态——在泥泞中顽强挣扎,坚韧向前。
这是角色,是他,也是我们每个人认真生活的样子。
3.永远做攀登者,在巅峰处看见更陡峭的山峰
很多和易烊千玺合作或接触过的人,都曾评价他“身上有种跟年龄不符的成熟。”
永远在积蓄能量,投入到新的高峰中。
易烊千玺很享受与角色相处的日子,每次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这份对表演的敬畏和享受,也恰恰是他能够守护住朴素的初心,去体验,去热爱,在巅峰处持续进化。
也正如在某次访谈中他讲到的:“其实我觉得有些光芒一定要经过黑暗的洗礼才会更加透亮,有时候,我觉得我就像老家的糍粑,要煎很久才会出味道。”
让坚守价值的创作大放光彩
再回过头来看《狂野时代》,作为一部有着导演毕赣个人强烈作者性和风格的“迷影”电影,也是一部晦涩难懂的艺术电影。
这意味着除了有着大量阅片经验、或者对电影史专门了解过的观众能相对好地“读懂”这部电影外,大多数人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狂野时代》电影海报
在《狂野时代》上映后,有影迷这样评价它:
“它是一曲对电影艺术本身的深情挽歌,也是一封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告白情书,更是一次对生命与存在本质,哲思的、诗意的回望与探索。”
《狂野时代》注定曲高和寡,也注定格格不入,而这也不是这篇文章想要讲的重点。
事实上,《狂野时代》这部电影真正展现出来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狂野时代》呈现的视觉盛宴、先锋性实验,还是易烊千玺在电影中对演技的追求和突破,更反映了当下整个电影行业的更大命题:
我们需要让那些坚守价值的创作大放光彩。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今天这个算法、流量主导的时代里,内容越来越不再是电影的第一位,演员间的话题热度、题材是否迎合大众、营销话题是否能引爆,反倒成为了优先考量。
“不是没人看电影,是没有电影可看”。
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被人拿出来“抱怨”,也足以说明,观众只是不再愿意为“烂片”买单。那些只会靠题材、靠营销、靠排片堆出的电影,在当下越来越难以生存。
但好电影依旧有价值。很多人都曾在电影院里哭过、笑过,或者被某个镜头击中记忆。两个小时的沉浸式观看,能让人暂时忘记外界的嘈杂与焦虑,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可以说,电影是一种商品,但从来不仅仅是商品。它承载的不只是叙事和影像,还有情绪、经验、记忆和讨论。一次观影,往往也意味着一次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对话。
更重要的是,这种坚守价值的创作,带来的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能对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以《小小的我》这部3000万成本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为例,除了斩获7亿多票房,其更是催生了苔花公约公益项目,起于成都,广至全国,2万多家门店响应加入,为残障人士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成都中考英语试题也以此为素材,将公益、将善良潜移默化地浸润到千万学生中去。
易烊千玺在坚守价值的创作过程中赢得了口碑和市场,他也在追求自己电影梦想的这条道路上不断突破。
最后,还是要祝福易烊千玺,我们也始终期待那些坚守价值的创作能够更加大放光彩。
参考资料:
[1].《套公式走捷径?不要小瞧易烊千玺》,最人物
[2].《易烊千玺,缓缓扎根,花开正好》,央视新闻
[3].《顶流易烊千玺,太狠了》,我是棠之
[4].《看完狂野时代,想谈谈易烊千玺》,豆瓣APP
排版 | 小灰
审校 | 轻舟 主编 | 孙允广
来源:正和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