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还是催眠神作?《狂野时代》口碑两极分化,网友:如坐针毡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3 09:43 1

摘要:昨天《狂野时代》一上映,热搜就直接炸了。不过不是因为夸的人多,而是因为“看不懂”三个字被骂上了榜。有观众吐槽,这160分钟坐得比上班还难受,有人看到一半直接溜了,还有人自嘲“我这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

昨天《狂野时代》一上映,热搜就直接炸了。不过不是因为夸的人多,而是因为“看不懂”三个字被骂上了榜。有观众吐槽,这160分钟坐得比上班还难受,有人看到一半直接溜了,还有人自嘲“我这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BLe8qr

易烊千玺刚拿了金鸡奖影帝,这次带着新片本来挺让人期待。预售票房一天就冲过一个亿,结果首映完,风评直接翻车。现在业内预测总票房也就2亿左右,比预售缩水一大截。有人开玩笑说,要不是易烊千玺演,这片子可能连一千万都卖不到。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CuyMw5

电影设定是未来人类不会做梦了,只有易烊千玺演的“迷魂者”还能做梦,结果被舒淇追捕。故事分成六段,千玺一人演了五个角色,从默片怪物到末世混混,每个角色对应一种感官体验。比如视觉篇是黑白默片风,听觉篇搞民国谍战,味觉篇干脆讲和尚尝苦石头。

概念听着挺炫,但普通观众进去一看就懵了。有段剧情是千玺演的少年敲掉自己疼的牙,然后牙变成爹的形象,俩人开始讨论“甘和苦”。另一个段落里,骗子父女靠闻扑克牌骗钱,谜底居然是“屁”。这种跳脱的叙事,连戛纳评委都承认“没完全看懂”。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EqDban

喜欢这片子的人,主要是夸视觉和千玺的演技。画面确实没得说,色彩光影像油画,音乐也搭得恰到好处。千玺演五个角色,从佝偻怪物到清冷美少年,连声音眼神都换了个遍。有个长镜头拍了36分钟,他和吸血鬼少女在末日街头奔跑接吻,这段被影迷称为“全片高光”。

但这些亮点普通观众很难get到。很多人说,要不是粉丝或者艺术片爱好者,这电影简直是一种折磨。论坛上有人直接劝退“非粉千万别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GGY23A

其实类似的争议在毕赣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就发生过。这次虽然没把文艺片包装成爱情片骗观众,但导演的个人表达和大众理解之间还是有道鸿沟。有人觉得这是艺术探索,也有人质疑“讲不好故事只玩形式,不就是傲慢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IgybIc

更现实的问题是,粉丝经济撑不起长线票房。预售靠粉丝冲量,但后续要靠路人口碑。现在猫眼数据显示,买票的67%是25岁以下观众,明显是粉丝基础。一旦路人盘崩了,票房跳水的结局基本注定。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KN4rpw

电影当然可以搞艺术探索,但沟通的诚意不能丢。如果一部片子需要观众先查影史资料才能看懂,那它更像是一份内部试卷,而不是给大家拍的电影。易烊千玺的演技没得黑,但好演员不该被当成吸引票房的招牌,演一个和观众隔得很远的故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LuaFpo

真正的艺术片不是让普通人自卑,而是让普通人共鸣。比如电影里那句台词,“当耳朵聋掉,音乐却诞生了”,这种感悟本来可以很打动人。但现在被埋在一层层梦境里,反而成了少数人的猜谜游戏。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joNTP1X2

反正吧,要是下次还有这类片,导演不如先把话说明白点。毕竟银幕是点亮给所有人看的,不是只给影评人准备的。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