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两天票房火速破亿,豆瓣6.5分褒贬不一,毕赣导演的《狂野时代》刚登陆院线就掀起两极热议。
上映两天票房火速破亿,豆瓣6.5分褒贬不一,毕赣导演的《狂野时代》刚登陆院线就掀起两极热议。
一边是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的演技突破、舒淇赵又廷等大咖云集的豪华阵容。
一边是“剧情碎片化”“看不懂”的吐槽刷屏。
这部拿下戛纳评审团特别奖的作品,到底是艺术神作还是晦涩烂片?
导演以佛教“六识”为灵感,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意识”构建六个篇章,串联起从清末到千禧年的百年影史。
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绝非简单的多角演绎,而是化身默片时代的怪物、谍战时期的囚徒、还俗僧人、市井骗子、街头古惑仔,成为串联不同电影风格的核心载体 。
舒淇的“大她者”则像引路人,用打破第四面墙的设计,邀请观众沉浸式参与这场电影幻梦。
影片的“狂野”不仅在叙事结构,更在艺术表达上的极致实验。
视觉篇复刻《月球旅行记》的微缩模型技法。
听觉篇用真空音效模拟失聪体验。
触觉篇更是以37分钟一镜到底,让观众跟随角色穿梭街头巷尾,感受真实触感。
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希区柯克式悬疑,从皮影戏元素到《上海小姐》的镜子迷宫致敬,每帧画面都藏着电影史的彩蛋,也抬高了观影门槛。
“看不懂就是烂片”的论调,或许忽略了影片的核心诉求。
毕赣在采访中直言,想找回观众在影院的沉浸式体验,而非被速食文化简化的“看懂” 。
那些看似碎片化的剧情,实则是对“电影本质”的哲学叩问:
当舒淇举起摄影机与观众隔空对望,当胶片取代鲜花复刻《水浇园丁》经典桥段,都在诉说“电影的灵魂是观众”的创作初心。
从佝偻怪异的默片怪物到油滑市井的中年骗子,从冷漠高管到垂暮老人,他不仅在造型上彻底颠覆,更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的切换,让五个灵魂借由同一具身体发声,难怪毕赣盛赞他“不是演角色,是让角色活过来” 。
而赵又廷在听觉篇中“自毁双耳寻真相”的对手戏、陈永忠饰演的“苦妖”带来的禅意哲思,都让这场感官盛宴更具层次。
6.5分的豆瓣评分,恰是艺术表达与大众审美碰撞的结果。
它不是一部需要“理清逻辑”的常规电影,更像一首需要沉浸感受的影像诗。
你可以不喜欢它的晦涩,却无法否认其光影构图的精致、创作理念的先锋。
在短视频速食解读当道的今天,《狂野时代》的“难懂”,或许正是对审美惯性的一次温柔反叛。
这场跨越百年的电影幻梦,有人看到的是混乱碎片,有人读懂的是浪漫寓言。
你是否已经走进影院?
是被易烊千玺的演技征服,还是仍困在感官迷宫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影体验。
来源:啤酒爱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