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之前被毕赣导演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伤过,但还是去看了《狂野时代》!说实话看的我的心情相当复杂,有些没看懂,甚至差点看困了!不过不可否认易烊千玺的对角色的塑造性太强了,演技更没得说,而且电影有它惊艳的瞬间,苦妖篇里雪中寺庙的意境美得让人屏息,青苔拨开时倒映的苦妖眼睛有种怪异的诗意;最后一章近40分钟的长镜头确实展现了导演标志性的调度功力。但这些零散的亮点,不足以支撑起近三小时的观影体验,整部影片给我的总体感受是野心过大却执行失衡,形式压过了内容。摘要:虽然之前被毕赣导演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伤过,但还是去看了《狂野时代》!说实话看的我的心情相当复杂,有些没看懂,甚至差点看困了!不过不可否认易烊千玺的对角色的塑造性太强了,演技更没得说,而且电影有它惊艳的瞬间,苦妖篇里雪中寺庙的意境美得让人屏息,青苔拨开时倒映
毕赣导演试图通过六个章节穿越百年电影史,向默片、黑色电影等多种类型致敬,这个构想本身很有魄力。但实际呈现却显得支离破碎,章节之间的衔接生硬,仿佛只是为了完成某种概念拼贴。比如“味觉篇”中,“苦妖”作为小和尚内心愧疚的化身,本可以深入挖掘,却只是通过角色直白地念出“甘”、“苦”来点题,这种过于直白的表达方式反而削弱了东方禅意本该有的含蓄韵味,显得刻意且说教。
叙事上,电影留白的方式也让人不适。真正的留白应该给予观众思考和感受的空间,但《狂野时代》的许多“空白”处,感觉更像是导演没能把故事讲完整,而非有意为之的艺术手法。从默片跳到谍战,再从佛寺切换到古惑仔,每个章节都像是一个未充分展开的创意草稿,导致观众的情绪和思考不断被重置,难以深入任何一个故事核心。
看完后我觉得《狂野时代》更像是一份供影评人解读的、充满符号和引用的电影理论试卷,而非一部能与普通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如果你不是毕赣作者风格的坚定爱好者,或者对实验性极强的艺术片有特别的耐心,那么花费两个多小时观看这部电影。如果不行太喜欢这类风格,那可能会觉得超级无聊…
#电影分享[话题]# #野生影评人[话题]# #小红书电影假日[话题]# #电影与现实[话题]# #电影与艺术[话题]# #狂野时代[话题]# #易烊千玺[话题]# #舒淇[话题]#
来源:皮特皮家的罗宾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