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野时代》是毕赣继《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的第三部长片,该片在今年的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主竞赛单元特别贡献奖。毕赣回忆,在《地球最后的夜晚》后,他尝试编写一个真实的罪案故事,但到了2020年,这个项目却停了下来。在此期间,他看了不少哲学方
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等主演的文艺电影《狂野时代》今天全国公映。该片公映前的预售票房已超1亿元,成为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国产文艺片。
“希望让观众感受电影之美”
《狂野时代》是毕赣继《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的第三部长片,该片在今年的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主竞赛单元特别贡献奖。毕赣回忆,在《地球最后的夜晚》后,他尝试编写一个真实的罪案故事,但到了2020年,这个项目却停了下来。在此期间,他看了不少哲学方面的书籍,尤其对康德的作品比较有感触,他发现,康德书中对于世界的一些朴素的认知可以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从2021年开始,他着手编写一个关于人类命运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狂野时代》。
《狂野时代》全程在重庆取景拍摄,剧组在2024年4月开机,今年4月初拍摄完成。影片的英文片名是“Resurrection”,就是“复活”的意思。“我希望观众通过影片能够感受电影之美。”毕赣说,他原本也想把影片的中文名字定为“复活”,但又怕观众联想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最后改为《狂野时代》,所谓的“狂野时代”,指的就是二十世纪,故事讲述的就是在二十世纪里发生的几段故事。
影片以六个篇章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思维的精神元素,讲述在人类不再做梦的未来世界中,“迷魂者”(易烊千玺 饰)沉迷梦境幻觉,但被“大他者”(舒淇 饰)潜入意识追捕的故事。
毕赣透露,原本的设计中共有8个篇章,但最后删减到6个。在他看来,片中的“迷魂者”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人,他一直在燃烧自己的生命,正如一条处在深海中的鱼,如果自己不发光,那周围就是漆黑一片,而“大他者”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象征着一个规则和秩序。
“有意区分5个角色气质”
在影片开头发生在民国的“视觉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以“怪物”形象出场,被囚于地下城堡,在这里,舒淇饰演的梦境追捕者“大他者”为了探寻“迷魂者”坚持做梦的原因,将胶卷植入其背部,从而进入他的梦境。而在影片最后一个章节,毕赣让故事回到了起点,构成了一种“回环”的结构,并且采用了彩色画面,他希望用一种崭新的、具有现代感的内容来致敬默片时代。
刚刚获得第3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易烊千玺是《狂野时代》的绝对主角。毕赣深知片中的“迷魂者”要想出彩,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演员。他跟易烊千玺第一次见面,就发现后者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们聊起了文学、喜欢的歌手和各种电影流派。毕赣发现,易烊千玺是一个具有艺术家品质的年轻演员,能很快理解自己想要的效果,这会大大降低双方的沟通成本,“没有他,这个电影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易烊千玺在片中分饰5个角色。他在“视觉篇”中化身怪物,在“听觉篇”中饰演美少年邱默云,在“味觉篇”中饰演还俗和尚,在“嗅觉篇”中饰演年长骗子,在“触觉篇”中饰演混混阿波罗。不过易烊千玺在接受采访时笑称,刚进组时向毕赣要剧本,但后者只提供了大致方向,具体的表演内容需要到现场,和演员一遍遍实地走出来,这种工作方式对他而言是“一次非常独特的体验”。即使整部戏拍完后,易烊千玺对角色到底经历了什么仍不完全清楚,好在他也有自己的窍门,那就是没有刻意去寻找“共性”,而是有意将五个角色的气质“区分得越开越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稳定住每个角色的气质”上。本报记者 王金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