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豆瓣评分降至6.2分,一条热评称“全球电影创作水平下滑得到具象体现”,此语令我深有共鸣。当下电影佳作难觅,这般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精准道出行业现状。
《惊天魔盗团3》刚出的时候我还挺期待,结果看完只剩失望。
豆瓣评分降至6.2分,一条热评称“全球电影创作水平下滑得到具象体现”,此语令我深有共鸣。当下电影佳作难觅,这般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精准道出行业现状。
好好一个靠魔术、侠盗、团队感出圈的系列,愣是拍成了“傻子对傻子”的本子,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惊天魔盗团》的“团”字很重要,前两部能火,离不开鲜明的团队人设。
第一部里,四个魔术师各有绝活,一出场就靠专属表演立住了形象,第二部加的鲁拉,读心术和敏捷身手也跟团队很搭。
本来以为第三部扩到八人组能有新火花,没想到全是“踩老人捧新人”的戏码。
以魔术屋开锁情节为例,那锁实在缺乏技术含量。只需轻轻推动横杆,再转动两圈,锁就开了,过程简单得令人咋舌。
先是杰克找半天没找着锁眼,站在那儿束手无策。
随后,新人琼信步走来,目光一扫便精准觅得开关。她还顺势调侃杰克:“若曾体验密室逃脱,便知密码并非仅与钥匙、锁具相关。”
潜台词就是“你老了,跟不上了”。
开完锁还特地给杰克投降找补的镜头,再拍两个新人得意的笑,看得人特别不舒服。
这些老人只是年纪大了,又不是傻了,犯得着这么矮化吗?
更离谱的是新人的人设,博斯科全程傲慢冲动,一点魔术师该有的细致都没有,查理号称“幕后装置设计”,就靠一个全息投影撑场面。
女性角色琼更惨,别的角色至少有场魔术高光,她就只有爬墙秀肌肉的戏。
电影里还老说“女魔术师少,该成立女魔术师团体”,漂亮话说了一堆,结果连个像样的魔术戏份都不给,这不就是把女性角色当工具人吗?
最降智的是逃亡时的情节,老人提醒新人别拍照,免得暴露位置,结果三个新人不光不听,还对着镜头自拍狂欢。
本来想,年轻人活泼点正常,但也不能把“年轻”和“没脑子”画等号吧?魔术师最讲究谨慎,这么写实在说不过去。
《惊天魔盗团》的核心是“魔术”,前两部的大场面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惊艳。
第一部偷金库、人在肥皂泡里飞,第二部的控雨术,光是为了这些镜头,专门去影院都值。
听说《惊2》的控雨术,特效团队花了六个月调试,结合实景和CG才做出来,那份用心观众能看到。
可《惊3》里,连个像样的原创魔术都没有。
唯一的“大场面”是全息投影,还是复刻前两部的纸牌魔术逻辑,没半点新意。
剩下的全是些老掉牙的小魔术,比如大变活人、小球消失,还有镜子房间、视觉差房间这些传统装置。
要是想看这些,还不如去看历年春晚魔术特辑,至少春晚还能整点新花样。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电影把魔术片拍成了动作片。
几个新人一个个变身超级特工,对着专业保镖拳打脚踢,琼在警局单挑三个成年警察都不落下风。
中间还有段追车戏,几个人飞檐走壁的,我都恍惚了,这到底是《惊天魔盗团》还是《速度与激情》?要是想看动作戏,我有大把片子可以选,没必要来看魔术片凑数。
即便要增添动作戏码,也理应如第二部那般,将纸牌作为武器去窃取芯片,此等设计好歹还与魔术有所关联,这才更为合理。
前两部的“盗”,靠的是用魔术实现侠盗行为,反转也很有新意。
第一部搭假银行钱库,第二部搭假私人飞机,都是用魔术技巧欺骗剧中人和观众,最后揭秘的时候特别惊艳。
可到了第三部,同样的套路用了第三次,就只剩“无能”了。
最后揭穿反派那段,说是搭了个沙漠地下室的假场景。
结果电梯是靠人手动搬的,沙尘暴是鼓风机吹的,全靠镜头剪辑骗观众。
反派走进来后,自己巴拉巴拉把罪行全说了,最后才发现自己在舞台上。
这种反转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跟魔术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一部的假场景,还会给观众戴摄像头头盔,同步展示魔术过程,反转一层叠一层。
现在倒好,就靠蒙太奇骗影院观众,现场观众连魔术都没看着,就只听了段反派自白,这算哪门子魔术片?
本来想,系列片用点熟悉的套路也正常,但至少得有点新东西吧?同样的“搭假场景诱敌”,用一次是惊艳,用两次是无聊,用到第三次就是糊弄观众了。
连抄自己都不会抄,也难怪观众不买账。
《惊天魔盗团3》的翻车,说到底就是丢了“魔、盗、团”的核心。
人物没立住,魔术没新意,故事没诚意,既没炒好情怀,也没开辟出新宇宙。
作为一个追了前两部的观众,看着这个IP变成这样,挺可惜的。
其实观众对系列片的要求不高,只要守住核心亮点,稍微加点新创意就行。
要是后续还想拍,真该好好学学前两部,把魔术奇观做回来,把团队人设立起来,别再用“傻子剧本”消耗大家的期待了。
毕竟,谁也不想再看一部“魔术不如春晚,动作不如特工片”的四不像电影了。
来源:奇史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