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1月19日举办的第4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颁奖礼上,一对明星夫妻创造了历史。
《无可奈何》横扫青龙奖,但李秉宪为何错失影帝?
在11月19日举办的第4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颁奖礼上,一对明星夫妻创造了历史。
玄彬凭借《哈尔滨》获得最佳男主角,孙艺珍则凭《无可奈何》摘得最佳女主角。
这是青龙奖史上首次有夫妻同时获得影帝影后。
然而,在这场喜悦的背后,不少影迷和评论人却为另一位演员感到惋惜。
那就是在《无可奈何》中奉献了“年度最佳表演”的李秉宪。
《无可奈何》一举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大奖,成为本届最大赢家。
但是,李秉宪本人却与最佳男主角失之交臂,甚至有报道称他当晚并未到场,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结果。
这部《无可奈何》在票房、口碑上都高于玄彬的《哈尔滨》。
它是今年最好的韩影之一,也进入国外不少权威年度评选的top10行列。
李秉宪输了,真的有点可惜。
《无可奈何》讲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中产阶层故事。
李秉宪饰演的造纸业资深技师万洙,在公司被美方并购后突然失业。
近两年时间过去,他只能找到超市的临时工作,但是他就是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就困在这们没出息、没技术的职业中。
家庭经济状况日益拮据,面对孙艺珍饰演的老婆天天盘问,他无地自容。
最后,他当作生命一样宝贝的别墅面临被抵押的命运。
当有人向他透露一家新造纸厂的招聘信息时,万洙萌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他要除掉竞争对手,确保自己获得这份工作能万无一失。
于是,他伪造招聘广告筛选出三位竞争者,一步步实施了自己的杀人计划。
当他大获全胜,杀死那些挡路人后,再次西装革履地走进工厂。
结果,他傻眼了。
现代化的工厂,车间里只有他一个人,剩下的全是电子化机器设备。
毫无疑问,他获得了工作机会,却再一次杀死了自己。
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唐纳德·维斯雷克的小说《斧头》,这已是该小说的第二次改编。
2005年,法国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曾将其改编为电影《职场杀手》。
故事与《无可奈何》差不多,讲述了一名失业的工厂职员为争夺中层管理岗,伪造招聘信息杀害5名竞争对手的故事。
还有就是香港导演彭浩翔,在2010年执导的《维多利亚一号》。
同样也是采用相似框架讲述了香港的楼市悲剧。
一名银行话务员为买到心仪的海景房,在楼市疯涨、房主毁约后,闯入大厦连环杀人,将豪宅变成“凶宅”再低价购入。
虽然没看到李秉宪这个版本,只记得何超仪演的那个话务员,真是杀红了眼,画面很血腥、恐怖。
相信,没有李秉宪的演技,这部电影不会获得如此多的好评。
《无可奈何》的独特之处在于,朴赞郁导演前所未有地凸显了主人公的阶层身份,也就是中产阶级。
电影开篇,万洙拥有着典型的中产生活:他是造纸行业公认的资深技师,与妻子美莉(孙艺珍饰)育有一双儿女,住在精心装修的美式公寓里。
这栋房子是他的童年故居,他拼尽全力买回并亲手翻新。
美莉不必为生计奔波,照顾孩子之余,她学习网球,练习舞蹈。
就连万洙也有着符合中产趣味的爱好,他喜欢侍弄园艺,有一个种满绿植的阳光房。
他们精心培育着两个孩子,小女儿从小就被发现有大提琴天赋,表面看上去一家子其乐融融。
一份稳定的技术类工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高收入,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两个孩子,
两辆车,两条宠物狗,拥有“有闲阶层”的兴趣爱好……
这一切构成了大众对中产生活方式最经典的想象。
然而,中产的“脆弱”正源于他们“悬浮”的阶层本质。
虽然脱离了底层为基本温饱的挣扎,但又远未拥有上层阶级通过资本和权力构筑的坚固壁垒。
工作成为中产安身立命的核心支柱,一旦这根支柱断裂,整个生活世界便会地动山摇。
在技术迭代和组织变革面前,中产所依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显得异常脆弱。
电影中,万洙在公司被美方并购后,新管理层引入自动化技术。
于是,男主赖以自豪的、通过25年经验积累的手感与判断。
在冰冷的、以“效率”和“成本”为唯一准则的算法面前,已经显得不经济了。
在现在的社会与生活中,这样被机器、电子设备,现在是AI等冰冷科技抢占饭碗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我们又能怎么办?男主的精神世界就是被这冰冷的现实一步步杀死。
孙艺珍在《无可奈何》中的表演堪称她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
看了电影,观众都说青龙奖应该颁给她。
尤其是她在知道自己丈夫失业,家里的房子马上就要被抵押,自己还要强颜欢笑。
她痴痴地望向丈夫的眼神,让大家想起了当年在《大内密探007》里的刘嘉玲。
一句“老公”,抹干眼泪,成了香港电影里的一幕经典。
孙艺珍就是贡献了一个妻子与母亲的“千面”。
尽管这是她时隔七年的银幕回归作,也是与玄彬结婚生子后的产后复出作品。
但她在有限的戏份里,赋予了角色鲜活的色彩和强大的存在感。
孙艺珍饰演的美莉,在得知丈夫失业后,主动停掉网球课,去牙科当助理,送走两条大狗,建议卖掉房子。
与丈夫的顽固和逃避形成鲜明对比,她展现了面对危机时更加灵活的应对能力。
孙艺珍在获奖感言中坦言:“结婚并成为孩子的妈妈后,我感受到很多担忧,更发现看待世界的视角有所不同,因此,我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大人。”
这一生活经历的转变,也让她的表演增添了更多层次的真实感。
看到这样的孙艺珍,能感受到她在不同的角色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
她与李秉宪合作过四次,前三次的合作几乎都是恐怖电影,商业气息太浓。
而这次,她与李秉宪再度携手,演绎也了一对中产夫妻的自私、癫狂、冷漠与脆弱。
这也算是对两人合作的一次回馈,为这25年的光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04尽管孙艺珍获得了最佳女主角,但许多影评人和观众认为,李秉宪在《无可奈何》中的表演才应该是本届青龙奖的最佳男主角。
电影中,李秉宪精准地刻画了一个中产男性在面临阶层滑落时的绝望与挣扎。
他一开始在自家庭院里与家人拥抱,幸福地感叹“人生圆满了”。
随后的失业焦虑、无助,为了保住家庭而走上杀人道路的决绝与矛盾,李秉宪的表演丰富而具有说服力。
有影评人指出,李秉宪的表演可以“向本届的最佳男演员奖发起冲击”。
他成功塑造了一个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恐惧的角色,让观众在道德与生存之间产生深深的思考。
相比之下,玄彬在《哈尔滨》中饰演的安重根将军,就显得有点单薄。
虽然也是一次重要的表演,但电影的票房和口碑整体上并不如《无可奈何》。
玄彬在获奖感言中也坦言,他最初因为无法揣测角色分量而婉拒了这个角色。
《无可奈何》的结局极具讽刺意味。
当万洙成功杀死了所有竞争对手,获得工作机会,走进现代化的新工厂时,
他发现工厂里只有他一个人,其他全是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
他保住了别墅和家人,却失去了工作的实质意义,成为了系统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零件。
估计这样内心复杂矛盾的角色,又要演出一个外表冷血、内心脆弱的丈夫与父亲,也就李秉宪能诠释得如此到位。
这次李秉宪不再是能打的硬汉,而是被生活的无情、社会的残酷逼到绝境上的中产阶级的代表。
05这一结局直指当代中产面临的核心困境——在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传统职业壁垒正在崩塌。
电影中,造纸业这一传统制造业象征着容易被技术冲击的领域,中产赖以自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冰冷的算法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深思:孩子偷了手机,父母一起为其撒谎。
就算老师与丢手机的同学打上门来,这对父母还能话出惊人,颠倒黑白,在儿子面前撒谎。
最后,他们把偷来的手机埋在了土里。
这一情节暗示着恶的种子早已在这个中产家庭中发芽。
为了维持表面体面的生活,全家人都不知不觉地参与了谎言的构建,最终演变成无法回头的邪恶。
《无可奈何》之所以能成为青龙奖最大赢家,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电影,更是对当下时代的尖锐评论。
它揭开了中产阶层的精致外表,露出其下的脆弱与冷漠,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系统性的困境面前,个体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当努力不再保证回报,支撑我们生活的又该是什么?
好电影,男主没有获奖,真的有些遗憾。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