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在未来?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1 03:25 1

摘要:不仅仅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辉煌,而是这两个时期香港有了电影新浪潮,只是港人又亲手掐灭了这股火。

金鸡推介会香港专场,关锦鹏和梁家辉谈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梁家辉称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在未来,关锦鹏认为是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

香港电影是否没落,有没有未来,各种答案都有,归根结底都是一句话,香港电影没有未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TvmR9sf

梁家辉的话更像是官话,关锦鹏说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70年代末到90年代,此言非虚。

不仅仅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辉煌,而是这两个时期香港有了电影新浪潮,只是港人又亲手掐灭了这股火。

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电影兴起都与运动有关,如法国新浪潮、台湾新电影、大陆第五代、新好莱坞四杰、日本新浪潮,香港也不例外,赶上了这一波电影革新。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6rNox4

70年代末,一群学习西方先进影视技术或师从新锐前辈的年轻导演走进香港电影的视野。

他们注重实景拍摄、叙事创新与社会写实,逐渐摒弃了原来邵氏那种工厂式的制度和摄影棚的套路拍摄,有了更多的独立电影和新鲜影片出现。

然而香港电影不接受容错率,一旦票房失利立马放下革新,只拍能赚钱的主流喜剧,让改革刚有势头便被迫停滞不前,导致香港电影现在还很老很旧,没有护城河。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6n9AOD

如章国明《点指兵兵》。

虽然之前也有曹达华的《十三号凶杀案》,但粤语残片粗陋寡淡,早已被时代淘汰。

后续也有不少警匪片,可大都是真实奇案改编的猎奇片,放大尺度却无内核,直到萧芳芳的《跳灰》和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出现,警匪片才重回巅峰。

《点指兵兵》更是被誉为香港警匪片的开山之作,尽管它确实不是第一部,但让警匪片东山再起了。

在功夫片式微后引领了香港电影的延续至今的类型片,也一改只有民国和古代的香港电影,进入80年代,警匪片更是风头一时无两,成龙、吴宇森、林岭东将其发扬光大。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5XnUB7

可缔造这一辉煌的章国明却走向了另一番境地。

《点指兵兵》后的《边缘人》大放异彩,本以为就此一飞冲天,但碰上了耗资千万的《星际钝胎》。

本来是一件好事,邵氏支持,章国明为香港带来稀有的科幻巨制,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片子杂糅又凌乱,上映只有606万,赔了个底朝天,章国明也就此在导演这个位置上没了踪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7QbtFB

还有谭家明《名剑》《烈火青春》。

为一成不变的香港电影带来了惊为天人的剪辑,让港片脱离了古典叙事的老派,有了非线性叙事的潮流,甚至直接影响了意识流。

但80年代中后期电影票房不理想之后被香港电影放弃,只能转战台湾、东南亚拍拍广告,当当编剧。

到了90年代以剪辑师的身份回归,凭借《阿飞正传》《东邪西毒》两获金马奖最佳剪辑,千禧年后重拾导筒,执导的《父子》荣获金马奖最佳影片,金像奖最佳导演、编剧,此后几乎查无此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43cQea

余允抗的《凶榜》在当时也有不少开创性。

改变了香港恐怖片穷街陋巷,民俗鬼怪的吓人套路,走向了城市怪谈和精神疾病的新类型,结尾的开放式结局也令人惊艳。

此后一直在做幕后,1990年退出影视圈,投身金融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3wrKt2

与余允抗一样,许鞍华也是胡金铨的助手。

他的《疯劫》同样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写实的风格,创新的剪辑,都叫人眼前一亮。

但这也成了许鞍华的少数派,此后投身文艺片,频频为投资发愁。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2NXA7G

跟许鞍华境况类似的还有邵氏的两位热衷于视觉暴力的cult大佬桂治洪、牟敦芾。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3KOWdT

一个是邪典高手,一个是暴力美学,但最后一个远赴美国卖饼,一个只能去制作独立电影,仅拍了四部便淡出影坛。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TykaOKg

徐克比他们好点但也没好多少,出道是混乱三部曲,《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

打破传统、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快速剪辑、多变摄影、美感构图,都是彼时香港电影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05sSbB

但香港电影不管你是否创新,只看你能不能赚钱。

连赔三部,徐克也必须丢掉艺术家的气节,转头拍喜剧《鬼马智多星》,这才慢慢站稳脚跟。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32ol9i

70年代末8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新浪潮因一个钱字就这样戛然而止。

只留下了警匪片这一千篇一律的类型,社会类写实影片少之又少,剪辑、叙事等技法,除了新浪潮那批人在用,其他导演零零散散,不成气候。

虽说赚钱没有错,但为一时之利断送长久之计,难免有些目光短浅,鼎盛时看不出弊端,一旦日薄西山,当初杀鸡取卵的错误就无法补牢了,进入90年代后的香港电影,此后的每一年都在验证这一真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0YMR7j

其实,90年代历史又给了香港电影一次机会,张婉婷、王家卫等人冒头,让死气沉沉的港片有了活力。

只是这时的香港已失去了80年代的样子,没钱没人没市场,再加上他们赚快钱赚热钱赚习惯了,又怎么会接受从头再来。

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差,一直到现在,都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跟香港的演员一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SU1q7sc3

电影要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经得起摧残。

就像好莱坞,尽管我们吐槽好莱坞不行了,但人家的底蕴在,依然独霸世界,反观香港电影,给了机会但不中用。

香港电影的前车之鉴同样适用于内地,再这么胡搞下去,难说不会步后尘。

来源:闲人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