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1:太空漫游》里猿猴举起骨头时涌出的经典片头曲,到《火星人玩转地球》结尾时击倒外星人的一曲《Indian Love Call》,再到《银翼杀手》里随着台词“我曾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事”而响起的《Tears in the rain》——
从《2001:太空漫游》里猿猴举起骨头时涌出的经典片头曲,到《火星人玩转地球》结尾时击倒外星人的一曲《Indian Love Call》,再到《银翼杀手》里随着台词“我曾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事”而响起的《Tears in the rain》——
科幻电影与音乐,似乎永远是相辅相成的绝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这其中,爵士乐是一抹独特的存在。
科幻电影与爵士乐,一个是未来、末世、冰冷金属与未知宇宙;一个则关于过去,是烟雾缭绕的地下酒吧与充满个性,不可预测的即兴。
《Space is The Place》
与来自土星的Sun Ra
在变化急促的铜管演奏和电子音效下,画面从无垠宇宙转换到芝加哥的一家地下爵士乐酒吧——这里热闹嘈杂,台上的钢琴手投入演奏,却被傲慢的客人粗鲁打断。
执拗的钢琴手随即加快节奏,尽情即兴,音乐带来巨大震动,驱赶了纸醉金迷的宾客。
《Space is The Place》 剧照,来源于网络
镜头随即切换,在一片沙漠中,爵士钢琴手穿上一身色彩艳丽、兼具埃及风和科幻感的袍子,坐上了谈判桌……
《Space Is The Place》,宇宙既地点的故事,就在这样充满未来感的即兴爵士乐和天马行空的画面中展开。
《Space is The Place》 海报,来源于网络
有意思的是,这部在1974年上映的电影,在当时几乎被完全忽视,但后来却被重新发现,成为学者研究 Afrofuturism(非洲未来主义)、爵士音乐电影与先锋艺术的独特文本。
它不仅仅是一部先锋的科幻音乐电影,也是Sun Ra,这位Afrofuturism的先驱、“cosmic”理念的提出者、爵士乐收听难以绕过的大拿、影响了Miles Davi、John Coltrane、Flying Lotus的爵士音乐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之一。
Sun Ra,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电影中,Sun Ra化身为来自太空的音乐先知,他在宇宙中发现了一颗遥远的行星,那里可以成为黑人种族的理想新家园——一个没有压迫、没有种族歧视的“自由乌托邦”。
Sun Ra 说,他要“从时间之外带回黑人种族的未来”。
于是,他决定返回地球传达这一愿景——邀请黑人一起,以爵士音乐为媒介和“通道”,离开地球,前往这个“太空乐园”。
他选择了1970年的奥克兰,彼时,这里是黑人政治与文化的中心,他带来的宇宙哲学和爵士乐引发了轰动,吸引了一些跟随者,同时却也不被理解,还遇到了两个敌对势力:
其一是The Overseer(监管者),一个象征“地球腐败与白人权力系统”的角色。他与 Sun Ra 进行一场类似赌局或宇宙棋局的对抗,赌注是“黑人灵魂的命运”。
《Space is The Place》 剧照,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则是权力机构。美国政府察觉到 Sun Ra 的能量和独特音乐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试图利用或控制他。
于是,一场荒诞的“NASA式审问”出现——官员试图理解他的“外星科技”,却完全无法触及其宇宙哲学和爵士音乐的精神内核。
Sun Ra,来源于网络
尽管受到阻挠,Sun Ra依然通过音乐会、街头传单和广播来传播他的理念:
“音乐是通往宇宙的交通工具。”
最终,Sun Ra 在地球上的空间飞船准备启航,他的追随者们被一同带往那颗新的星球。
在混乱中,地球开始崩坏,象征旧世界的毁灭。
在电影的最后,飞船离开,Sun Ra 微笑着看向镜头,宣告: “Space is the place.”
Sun Ra Arkestra,来源于网络
或许,比起《太空即地点》这个译名,《太空即归处》会更加贴切。
老实说,从电影的角度来看,《Space Is The Place》的剪辑和情节显得破碎,甚至过于跳跃——从芝加哥地下爵士酒吧,到充满埃及异域风格的荒漠,再到色彩艳丽的热带丛林,直至宇宙洪荒。
但爵士乐与故事碎片的交织,像是意识流文学,也兼具即兴的风采。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个剧情转折点,背景音乐都会发生变化。它不只是用爵士作背景,而是将爵士转化为剧情载体: 音乐既是“角色”,又是世界观。
Sun Ra Arkestra,来源于网络
影片中,所有音乐均由 Sun Ra Arkestra 演奏,他们运用 Moog 合成器、铜管+电子交错,融合了自由爵士即兴、太空合成器音效、非洲打击节奏、宇宙颂唱与诗歌。
而在视觉上,电影则大量运用闪烁的色彩滤镜、实验性剪辑、低成本特效与象征性布景、非线性叙事与重复影像。
这些让电影实验性、先锋性十足的同时,也强化了 Sun Ra 的“宇宙意识”主题。
Sun Ra,来源于网络
1993年,Sun Ra因肺炎在自己的出生地伯明翰去世,但直到如今,他的作品仍被视为爵士与实验音乐的桥梁。
在Reddit的爵士乐论坛里搜索“有科幻感的爵士乐”,爵士乐迷会笃定地回答—— “Sun Ra的一切。”
除Sun Ra之外,还有诸多具有科幻电影气质的爵士乐手,比如Ornette Coleman,Wayne Shorter ……但似乎无人再能像他一般,成为如此先锋、独特的存在。
而Sun Ra于20世纪50年代组建的乐队Sun Ra Arkestra仍在演出。
Arkestra是 “orchestra” 的变体拼写,寓意超越传统管弦乐形式的宇宙精神共同体。 他们的音乐,对自由爵士、实验爵士、电子乐,乃至嘻哈音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Sun Ra Arkestra当年的演出现场,来源于网络
到今天,Sun Ra Arkestra依然延续Sun Ra的理念,穿着艳丽的、埃及风与未来主义融合的服装,表演即兴性极强,结构开放,融合了传统、电子与现代的爵士乐,用非裔未来主义重构自身文化,将科幻、神性与爵士乐结合,为人们带来仪式般的爵士音乐盛宴。
《Sleeper》
当科幻喜剧遇上Dixieland Jazz
1973年上映的伍迪·艾伦的科幻喜剧《Sleeper》,有一个令人无奈的中文译名——《傻瓜大闹科学城》。
《Sleeper》电影海报,来源于网络
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非常简单:由Woody Allen饰演的Miles Monroe是一位素食餐馆老板,他同时也是一个爵士单簧管爱好者。
因一场手术失误,他被冷冻保存。两百年后,当他被唤醒,却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极度官僚化、机械化的未来世界。
于是,他成为反抗势力的“无编号特工”,在逃亡与反抗中邂逅了美丽的 Luna Schlosser,与她一同在荒诞的未来社会里展开滑稽冒险……
《Sleeper》海报,来源于网络
作为Woody Allen 早期成熟度很高的作品,《Sleeper》将科幻题材与滑稽喜剧融合,风格化极强,有着黑色幽默的荒诞与明快的节奏。
或许正因如此,该电影的配乐深受Dixieland Style Jazz(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让这部电影真正脱颖而出的部分,是其对爵士乐的运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Sleeper》的配乐由Woody Allen与新奥尔良传统爵士的继承者Preservation Hall Jazz Band 等乐队联手录制——就如故事中热爱单簧管的Miles,Woody Allen自己也参与了单簧管的演奏部分。
Preservation Hall Jazz Band,来源于网络
而影片中大量采用的Dixieland Style Jazz,与未来世界冰冷、机械化的影像形成了强烈对比——
当复古味十足、热闹活跃、强调集体即兴演奏的Dixieland Style Jazz遇上控制严密、极度程序化的未来世界,巨大反差带来的荒诞感由此而生。
《Sleeper》剧照,来源于网络
不仅如此,在《Sleeper》中,爵士乐的节奏感还与动作喜剧相融合,很多逃亡过程中的追逐、失控的滑稽场面,都由爵士乐推动,演员的行动与急促、跳跃的爵士乐节奏严丝合缝,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幽默张力。
更具有深层含义的,是主角Miles单簧管爱好者的身份,这个爱好爵士乐的演奏者,本身就象征了个体自由与反抗管制的潜能。
Woody Allen年轻时在采访中表演单簧管,来源于网络
这让电影中的配乐选择不再仅仅是导演个人爱好与怀旧,更是一种艺术上的颠覆:
在未来,科技和管制或许会主宰一切,但属于过去的爵士乐带来的自由和律动永不会消失。
《Sleeper》剧照,来源于网络
《原始星球》
与爵士一起颠覆认知
怪诞、冷峻、超前、高级……曾在1973年获得戛纳电影节特别奖的科幻动画电影《原始星球》(La planète sauvage)有着很多标签。
《原始星球》 海报,来源于网络
《原始星球》由执导过多部神级科幻动画长片的René Laloux 操刀,而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则来自于曾加入法国“荒诞与超现实”运动的先锋画家、插画师、编剧、导演Roland Topor。
Roland Topor作品,来源于网络
影片的故事设定在宇宙中一颗名为Ygam的星球上。体型巨大,蓝皮肤的戴拉格人(Draags)拥有高度智慧和发达文明,掌控着这颗星球,而体型微小,以人类为设计蓝本的奥姆人(Oms)则被他们视为底层生物,被圈养为宠物,或被猎捕和定期清理。
《原始星球》剧照,来源于网络
这在普遍“人类中心主义”的科幻界,是“倒反天罡”的设定,而影片则以奥姆人如何“窃取”戴拉格人的智慧,继而逃亡、反抗为线索,尝试探讨压迫与自由、文明与野蛮、知识与权力的相对关系。
《原始星球》海报,来源于网络
而在超前的设定和先锋的视觉表达之外,这部动画的配乐和其气质也高度统一。法国爵士钢琴家、编曲家Alain Goraguer融合了爵士、funk和现代古典音乐, 在科幻中,实现爵士乐与前卫摇滚的融合。
Alain Goraguer在演奏,来源于网络
Alain Goraguer 早期曾为 Serge Gainsbourg 等法国流行歌手服务,而在《原始星球》中,他打造出一种“宇宙般漂浮”的声音世界——哪怕放在今天,这仍然独树一帜。
Alain Goraguer,粉丝作图,来源于网络
《原始星球》的配乐,在充满“科技感”的同时,又兼具爵士即兴与复古感,带有70年代法国爵士和funk底色。
Alain Goraguer用Fender Rhodes电钢琴、电吉他、木管、弦乐与打击乐结合,展现出复杂的情绪和节奏,让音乐既有funk的律动和爵士的松弛感,又有迷幻摇滚的延伸。
Alain Goraguer,来源于网络
这种运作方式,让配乐在影片中起到了极强的渲染情绪与推动叙事的作用:
爵士与fuck让我们体会到渺小的奥姆人在接触到知识后的强烈触动;而迷幻摇滚与合成器的效果则未来感十足,让我们代入戴格拉人冷漠、高度统一、缺乏生机的文明图景。
在这里,音乐不仅作为背景,而是与故事高度结合,成为将观众意识牢牢锁入电影设定中的世界与思想的“听觉记忆”。
而充满实验性,风格多样化的《原始星球》配乐,亦在日后被铭记,成为被采样和引用的经典。
《原始星球》原声碟,来源于网络
这样一部寓言式的科幻作品,通过爵士、放克、迷幻摇滚的混搭,创造出一种超过时代的律动感, 将观众代入一个颠覆过往认知的世界。
在《Space Is the Place》里,Sun Ra用自由爵士把地球的逻辑炸得粉碎;
伍迪·艾伦在《Sleeper》里醒来时,发现未来世界荒谬、无聊,唯有用节奏拯救;
而《原始星球》里,Alain Goraguer将爵士乐变得奇异,引领观众与听众进入未知之境……
在科幻电影里,爵士不仅是背景、点缀,而是一种思想——
它像宇宙里的呼吸,不肯服从节拍,也不相信秩序,向宇宙发起一场“即兴的反抗”。
来源:涂涂的小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