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口碑争议,应该重映《黑太阳731》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0 18:01 1

摘要:官媒站台、排片破纪录、票房三亿,结果豆瓣热评第一行大字——“像被剪了指甲的恐怖片”。我旁边的大叔散场时直嘟囔:“冻伤实验室里那群孩子,脸白净得能拍奶粉广告,这哪是地狱,这是滤镜地狱。”

刚看完《731》,我满脑子只剩一句:这片子到底怕啥?

官媒站台、排片破纪录、票房三亿,结果豆瓣热评第一行大字——“像被剪了指甲的恐怖片”。我旁边的大叔散场时直嘟囔:“冻伤实验室里那群孩子,脸白净得能拍奶粉广告,这哪是地狱,这是滤镜地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tio9t2N

可不是嘛。导演把毒气室拍成青灰色调艺术照,活体解剖镜头一抖就给切到窗外梅花,生怕我们看清。最离谱的是结尾,字幕升起: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差点把爆米花桶捏碎——两个小时都没舍得给一次真正的疼,现在让我自己珍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tofJDRr

疼过的是37年前那部《黑太阳731》。当年录像带在班上传,谁都不敢一个人看。没有明星,没有配乐,镜头直接怼在手术台:零下三十度,姑娘的胳膊被敲成冰棒,一锤子下去,肉碎成渣。画面糙,却像有人拿冰锥往你指甲缝里戳,看完只想冲出去大口喘热气。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tv91uco

听说牟敦芾拍那场戏,真把侄女扔进冰库,让她在低温里呆到皮肤发紫。副导演还跑去白求恩大学,买回十二具无主尸体,就为了拍解剖时刀划破真脂肪那层“噗嗤”声。放到今天,能被微博热搜骂到退市,可也正因此,片子活成了证据——伯力审判卷宗里写的“无麻醉解剖”,镜头里一模一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u0veFeY

更荒诞的是,731的头子石井四郎战后没被吊死,美国人拿他换实验报告,一句“情报价值高”就免罪。东京审判干脆没提这茬。历史书缺页,于是影像成了补钉。牟敦芾那部旧片,就是钉得最狠的一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u9tREAV

新片呢?怕吓哭观众,更怕谁不高兴。血浆浓度调到儿童模式,鬼子的白大褂一尘不染,活像医院宣传片。最狡猾的是加了个日本反战医生,最后关头救下中国小孩,字幕再补一句“侵略者也受害”。皆大欢喜,仇恨被洗成温情,只剩观众胸口那团闷气没处撒。原来最大的阉割不是删镜头,是删愤怒。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uI2dJtD

可愤怒才是记忆的门锁。一旦拔掉,再过几年,孩子们就能在网上问:731是不是夸大了?当时真的那么惨吗?我外婆就是那片黑土地逃出来的,她听不得这种问题。老人家九十岁了,提起冻伤实验还打哆嗦:“不是电影狠,是有人替我们疼过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uPQ65Q6

我把两部都重看了一遍,发现个残酷对照:旧片里,演员眼神涣散,像真看见自己胳膊烂掉;新片里,小演员哭归哭,睫毛还翘着,下一镜就去微博发自拍。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们知道自己不会有事,所以疼都是演的。而历史最缺的就是这份“知道”——那些孩子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为啥被塞进零下四十度的铁皮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uXTRRZt

有人说,都过去了,拍那么血乎干嘛。可过去了吗?上个月日本教科书还把731改成“防疫部队”。再过十年,也许只剩“研究成果显著”六个字。到那天,我们连吵架的素材都没有,因为新片把伤口拍成了壁纸,旧片却被版权、伦理、技术各种理由锁进仓库。想重映?先过审,再打码,最后剩个温柔版,正好配奶茶。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ucu9XGN

我今晚把《黑太阳731》的片段剪成三分钟,发在群里,十分钟后就有人回:太压抑,能不能加个BGM?我盯着屏幕发呆,忽然懂了——不是片方胆小,是我们也在软。一边骂新片没劲,一边又受不了真疼;一边喊铭记,一边把记忆外包给美颜。历史最怕遇到这种观众,连自己都舍不得难受,却指望别人替我们硬气。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iulVoZJK

牟敦芾去世前最后一次采访说:“我拍的不是恐怖,是收据。”收据还在,可我们好像越来越习惯赖账。新片票房再高,也不过是给健忘症加了层滤镜。真正的铭记,是把那份疼原封不动传给下一代,不柔光、不磨皮、不解释。

要不这样:想拍731,先让全体主创凌晨两点去冰库站半小时,别化妆,别喊咔,真哆嗦了再开机。能扛住,才有资格谈历史;扛不住,就别拿和平当遮羞布。观众也该立规矩:想喊口号,先看完无码版,谁中途闭眼,谁就把票钱捐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别笑,温柔刀最致命,再这么“体贴”下去,下次课本连“731”三个数字都能省。

收据别撕,疼就别减。记住,不是电影需要分级,是历史需要我们长茧。

来源:知情达理柑桔Ve0p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