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凤梨罐头过期在录音里:我不会再看王家卫的电影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0 17:32 1

摘要:二十岁那年,我能在《重庆森林》的雨夜里数完30罐过期凤梨罐头,能在《花样年华》的旗袍褶皱里读懂未说出口的心事,能在《春光乍泄》的瀑布灯影下共情异乡人的孤独。那时的王家卫,是华语电影的美学图腾,是用慢镜头、画外音和潮湿光影编织梦境的大师。但2025年深秋这场席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gRRTNV5Q

二十岁那年,我能在《重庆森林》的雨夜里数完30罐过期凤梨罐头,能在《花样年华》的旗袍褶皱里读懂未说出口的心事,能在《春光乍泄》的瀑布灯影下共情异乡人的孤独。那时的王家卫,是华语电影的美学图腾,是用慢镜头、画外音和潮湿光影编织梦境的大师。但2025年深秋这场席卷热搜的录音门,让所有滤镜碎得彻底——当艺术的光环被撕开,露出的是傲慢、刻薄与特权的底色,我知道,我不会再看王家卫的电影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tgRT4c7SR

王家卫的电影人生,曾是一部极致浪漫的创业史。1988年《旺角卡门》横空出世,他用摇晃的镜头和炽热的情感,打破了香港黑帮片的固有范式;《阿飞正传》里“无脚鸟”的隐喻,让张国荣的忧郁成为一代人的青春注脚;《东邪西毒》将武侠片升华为哲学寓言,大漠孤烟中的醉生梦死酒,酿出了华语电影最凛冽的孤独;《花样年华》更是把旗袍、雨巷和欲说还休的情愫,淬炼成了永不褪色的视觉诗。他曾是后现代电影美学的先锋,用碎片化叙事解构时间,用广角镜头扭曲空间,让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美术与存在主义哲思碰撞出璀璨火花,成为戛纳电影节首位华人最佳导演,让“王家卫”三个字成为跨越国界的文艺符号。

那些年,我们甘愿为他的“慢”买单。相信《2046》拍五年、《一代宗师》磨十年是艺术打磨的必然,原谅他“不写剧本”“临场改戏”是创作自由的体现,甚至对梁朝伟被NG二十多次后哭着拖地、木村拓哉拍了三年仍不知角色身份的传闻,都解读为“大师逼出极致表演”的美谈。我们沉醉于他镜头下“每个东西都有保质期”的宿命感,认同他对美的绝对掌控,以为这份极致追求背后,是对艺术的纯粹敬畏和对创作者的尊重。那时的王家卫,戴着墨镜,站在审美神坛上,我们仰望他,如同仰望一场不会醒来的文艺梦境。

但2025年10月底曝光的录音,让这场梦境碎得猝不及防。长达一小时的私密对话里,那个公开称赞唐嫣“演活汪小姐”的导演,私下骂她“很装”;那个被奉为“艺术绅士”的创作者,对着金靖说出“一定要搞她”的低俗言论;那个标榜人文关怀的大师,嘲讽90岁高龄仍敬业减重的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调侃陈道明“阴阳同体”“装文化人”。录音背后,是更刺骨的真相:编剧古二承担《繁花》商战主线创作,却仅获“前期责任编辑”署名,月薪3000元还要兼顾王家卫的生活杂务,最终因过劳加重病情;《流金岁月》里刘诗诗的经典台词被随意转给倪妮,只因其背后的人脉关系;剧组为施压维权者,竟给古二八旬祖母寄律师函,手段堪称下作。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场风波并非孤例。向太直播爆料投资《繁花》血本无归,控诉他“拍戏无剧本、预算失控”;李立群直言拒演《一代宗师》是因酬劳过低,吐槽他“只顾自己爽,不管投资方死活”;台湾配音演员王瑞芹早年爆料遭其职场性骚扰,《东邪西毒》剧组曾因集体嫖娼被警方查处的旧案也被翻出。曾经被美化的“慢工出细活”,如今暴露的是对他人时间与劳动的漠视;曾经被推崇的“创作自由”,沦为了权力滥用的遮羞布;曾经被神化的“审美霸权”,不过是特权者的傲慢与自私。

王家卫的沉默,是压垮好感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录音曝光到争议发酵,他始终躲在墨镜背后,既不回应编剧的维权诉求,也不解释那些超出专业范畴的辱骂言论,只用剧组漏洞百出的声明和“断章取义”的托词敷衍公众。这种沉默,不是艺术家的清高,而是特权者的逃避——他或许以为,只要守住“艺术大师”的光环,舆论风暴终将过去,就像过去几十年里无数次那样。但他忘了,时代早已变了。我们不再迷信“天才可以为所欲为”,不再接受“艺术可以凌驾于尊重之上”,更不再愿意为包裹着傲慢与刻薄的作品买单。

我不会再看王家卫的电影了,不是否定他曾经的艺术成就,而是无法再在那些精致的镜头里,忽视背后真实的伤害与不公。当《花样年华》的旗袍沾染了职场压榨的尘埃,当《重庆森林》的雨声掩盖了辱骂的回响,当《春光乍泄》的浪漫滤镜下是对他人尊严的践踏,那些曾经让我心动的光影,都变成了刺目的讽刺。

王家卫的电影人生,终究是一场悲剧。他用极致美学构建了一个关于孤独与浪漫的乌托邦,却在现实中活成了自己电影里最批判的样子——冷漠、自私、缺乏共情。那个曾教会我们“珍惜当下”的导演,终究不懂尊重的保质期;那个擅长捕捉都市孤独的大师,却成了最孤独的特权者。

如今,凤梨罐头早已过期,瀑布灯也已熄灭,而我对王家卫电影的热爱,也随着这场录音门的曝光,定格在了那个不再回头的深秋。往后再提起那些经典台词,或许还会想起曾经的心动,但更多的是清醒的认知: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滤镜下的精致,而是对人、对生命、对规则的敬畏。当艺术失去了温度,再美的光影,也不过是空洞的外壳。

来源:娱圈大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