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怕《731》?差评潮汹涌,暴露历史保卫战的隐秘战场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2:24 1

摘要:导演赵林山十年前去美国复印档案,8000页,A4纸摞起来高过膝盖,他说每翻一页就听见冻伤实验的敲骨声。 拍成片子,却被骂“血浆太多”。 合着活人零下三十度被浇成冰柱,该拍成文艺小清新?

开场就被一条短评气笑: “这片子太血腥,建议下架。” 点进主页,三天前他刚给B级血浆片打五星。

2025年9月18日,《731:生化启示录》上映,预售破亿,第二天豆瓣冒出两千条一星,理由清一色——“贩卖仇恨”“吓哭小孩”“不给日本人留面子”。

我翻完前排,没一个人提石井四郎,没一个人提马路大,连“哈尔滨”三个字都躲着走。 这不是打差评,是集体静音。

导演赵林山十年前去美国复印档案,8000页,A4纸摞起来高过膝盖,他说每翻一页就听见冻伤实验的敲骨声。 拍成片子,却被骂“血浆太多”。 合着活人零下三十度被浇成冰柱,该拍成文艺小清新?

更离谱的是IMDb,3.2分,评语模板化到像机翻: “propaganda”“too much violence”“no humanistic view”。 点开给《奥本海默》打9分的同一个号,夸“震撼人性的核弹光影”。 原子弹有人性,细菌弹就不配有?

我朋友圈一个影评大V,平时怼天怼地,这次只甩了句“技术粗糙”,顺带贴上旧照“中日友好交流会”。 三小时后,他删帖,换成“勿忘国耻”。 没人知道他接没接商务,大家只看见热搜上#731恐怖片#被刷成爆词。

院线经理偷偷说,上映首日排片30%,第二天降到13%,理由是“观众投诉太压抑”。 同期隔壁厅的恋爱片,男主壁咚女主八次,上座率90%。 痛觉被当作差评,甜腻才是安全牌。

可历史不是产品,不舒服就不给货。 1945年731撤退,他们把实验记录带回国,换美国免罪协议; 我们把残骸埋在土里,换下一代别再疼。 如今土被刨开,镜头对准骨头,有人捂眼说“别吓我”。 敢情受害者还得照顾观众的情绪?

散场时,后排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哭,妈妈没答,只把票根折成纸飞机塞进孩子口袋。 那一幕比电影更催泪。 真正的恐怖不是血浆,是下一代把折叠的纸飞机当成幻想,不再追问它为什么飞。

所以这片子即使节奏碎、配乐满、台词硬,我也给它打及格。 因为它至少把冻伤实验的计时牌挂回大众视网膜,让“731”不再只是历史课本半页注脚。 差评可以有一千种,但遗忘只需要一次沉默。

想看舒服,请转恋爱厅; 想装睡,别拦着别人睁眼。 骨头已经敲响了,谁嫌吵,谁自己捂耳朵。

来源:敏锐花猫Tl0W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