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个现场瞬间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安静,主持人苏有朋赶紧打圆场,说导演饺子团队正在全力投入后续创作,奖杯后续寄送就行。
朋友们,你们听说了吗?
前几天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发生了一件超级戏剧性的事情。
当主持人宣布《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就是《哪吒2》)获得“最佳美术片”时,台下居然没有人上来领奖!
整个现场瞬间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安静,主持人苏有朋赶紧打圆场,说导演饺子团队正在全力投入后续创作,奖杯后续寄送就行。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马炸锅了。有人直呼“大型尴尬现场”,质疑饺子导演是不是太不给金鸡奖面子了;也有人疯狂点赞,认为这才是真正搞创作的人该有的态度。
有人为《哪吒2》打抱不平:全球票房159亿,登顶中国影史冠军,怎么就只给个“最佳美术片”?连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的提名都没有?这奖领得确实有点“意难平”。
但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事件的中心人物饺子导演在干嘛呢?人家正安心“闭关”,全身心投入到《哪吒3》的创作中。
从4月份开始,他就说了新作面临“绝望级”难度,必须倾其所有。看来,外面的喧嚣,他是真的没空搭理。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哇,这会不会有点尴尬?
毕竟金鸡奖是国内电影界的权威奖项之一,这么重要的场合,一个代表都不来,面子上确实有点挂不住。
但当我深入了解完背后的故事,我反而想为饺子导演点个大大的赞!这哪里是尴尬,这分明是中国电影人久违的硬气和纯粹!
我们先来看看《哪吒2》的成绩单:全球票房159亿元,中国影史第一!这个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观众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
这样的电影,它的价值需要用一个“最佳美术片”来证明吗?显然不需要。所以,当一些人为它“只”获得这个奖而鸣不平时,我倒觉得,饺子团队可能根本不在乎。
他们的眼光,早就超越了奖项本身,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如何做出更好的下一部作品,如何对得起观众的期待。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电影圈,有点太“热闹”了。各种颁奖礼、红毯、热搜、通稿,明星导演们忙着应酬、曝光、维持热度。
但饺子导演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从4月份就宣布“闭关”,华表奖没去,微博电影之夜没去,如今金鸡奖还是没去。他不是在耍大牌,也不是看不上这些奖项,他只是用行动在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做好《哪吒3》更重要。
这种“闭关”精神,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真的太稀缺、太珍贵了。
我们见过太多高开低走的导演,一部作品爆红之后,就沉迷于参加各种活动,接各种商务,结果下一部作品质量断崖式下跌,最终消耗了观众的信任。
但饺子导演很清楚,观众才是最终的评委,作品才是立身之本。外面的风光是暂时的,只有留在观众心里的好作品,才是永恒的。
有人说,再忙也能抽出一两天时间吧?但搞过创作的人都知道,心一旦散了,再收回来就难了。那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心气”,是创作最宝贵的状态。
饺子导演守护的,正是这份“心气”。他宁愿承受一时的非议和猜测,也不愿意打断团队的创作节奏。这种选择,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定力。
回过头看,金鸡奖现场空无一人的座位,非但不尴尬,反而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热衷名利场、忘记创作初心的人脸上。
它用一种极致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电影人,最酷的姿态不是站在领奖台上,而是坐在创作间里。最大的尊重,不是给奖项的,而是给观众的。
所以,“无人领奖”的尴尬场面,最终尴尬了谁?我觉得,它一点都没尴尬到饺子导演和他的团队,反而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有所反思。
在这个追求速成、热衷流量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太在乎表面的风光,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
饺子导演用他的“缺席”,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真正的牛人,从不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里。他们心中有更重要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放弃一时的鲜花和掌声。
这种对专业的极致专注,这种对观众的极度负责,才是中国电影最需要的精神。
《哪吒》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饺子导演的行为,就是这句话最好的现实演绎。
我的路由我决定,不为奖项所累,只为作品而生。让我们给这样的“硬气”多点掌声,少点质疑。因为只有这样专注的创作者多了,我们作为观众,才能看到更多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你们觉得饺子导演缺席颁奖礼是“硬气”还是“失礼”?你们更欣赏活跃在台前的导演,还是像饺子这样埋头创作的导演?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们一起聊聊!
来源:兮兮爱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