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爆票房崩盘,《蜡笔小新》等电影紧急叫停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1:46 1

摘要:我上周刚看了《鬼灭之刃无限城》的首映,影城经理亲自在门口发周边。然后紧接着蜡笔小新和工作细胞都撤档了。

我上周刚看了《鬼灭之刃无限城》的首映,影城经理亲自在门口发周边。然后紧接着蜡笔小新和工作细胞都撤档了。

中国电影报11月17号的消息说得很体面,“综合市场表现与我国观众情绪评估”。

我给你们拆解拆解这个话。

市场表现是啥?是《鬼灭之刃》票房大跌,是排片率从35%腰斩到18%,是猫眼实时想看人数一天掉三万。

观众情绪是啥?是豆瓣评论区从讨论剧情到刷屏“退票”,是微博超话从角色二创到集体抵制,是B站UP主连夜删了安利视频改做时政解读。

这不是情绪评估,这是票房熔断机制启动了。

这些年日本政客搞砸的生意可以说是很多了。

2012年钓鱼岛闹剧,日系车在华销量当年暴跌20%,丰田社长亲自飞北京道歉。2017年APA酒店事件,携程下架所有房源,booking.com跟着割肉,那个右翼老板损失十几亿日元。2021年东京奥运会,核废水言论一出,中国从扇贝到化妆品全面抵制,北海道渔民把滞销海鲜堆成山。现在2025年11月,高市早苗一句话,整个日本电影产业跟着吃挂落。

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

政治挑衅的代价,最终都由商业买单。

我也刷到不少有一小部分人说,看电影就看电影,别上纲上线。

但是进口方不傻。一部日本动画电影引进成本少则两三千万,多则上亿宣发。现在观众情绪炸了,这买卖还怎么做?

资本比谁都现实,比谁都怕死。观众说不去,影城就空座;影城空座,发行方就回款困难;回款困难,下一部引进片就黄了。

这是商业链条上的多米诺骨牌,第一块是日本政客推倒的,最后一块砸的是整个产业链的饭碗。

《鬼灭之刃》上映首日票房破亿,第五天预测只剩2000万。五天时间,跌幅超过60%。

这曲线在票房分析里叫“断崖式跳水”。

但这部片子质量有问题吗?没有。IP有问题吗?没有。

问题出在电影院外,出在东京首相官邸里。

所以这事儿讽刺的地方在哪?在于日本那边还在嘴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说“反应过度”,个别政客说“政治不该干预文化”。

我笑了。

你们挑衅的时候怎么不说政治不该干预?你们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怎么不说文化要纯粹?现在中国观众用钱投票了,你们开始谈“艺术无国界”了?

晚了。消费者的记忆比金鱼长,比大象记仇。你今天得罪我,我未来三年都不给你花钱,这不是情绪,这是理性选择。

以前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市场需要多元化,观众需要好内容。

但现在不一样了,Z世代观众成长起来了,他们从小看火影,长大看鬼灭,对日本文化门儿清,对历史问题更门儿清。他们能在二刷剧场版的同时,把《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背得滚瓜烂熟。

这种观众,你糊弄不了。

他们分得清什么是优质文化产品,什么是夹带私货;什么是真心交流,什么是吃饭砸锅。

蜡笔小新再可爱,工作细胞再科普,也抵不过观众心里那杆秤。

这杆秤上,一边是娱乐需求,一边是民族情感。以前这两边能平衡,是因为日本政客没作死。现在他们作死了,天平就塌了。

这次撤档不是结束,是开始。

开始什么?开始一个“政治信用额度”决定市场准入的时代。

日本电影、日本车、日本化妆品,所有想在中国赚钱的企业,都得先算算自家政客在外面欠了多少政治债。

债台高筑,市场关门。这是十四亿消费者投出来的规矩。进口方只是比我们更早看到了投票结果,提前把桌子掀了,免得输得更难看。

说到底,商业世界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顾客是上帝,上帝生气了,你的生意就得到此为止。

日本政客可以继续在东京开炮,中国观众可以继续在影院门口转身。而夹在中间的进口方和发行方,唯一能做的,就是数清楚自己还有多少钱可以亏,然后撤档,止损,等风来。

这风什么时候来?得看靖国神社的香火什么时候灭,得看涉台言论什么时候收。

这不是谁的胜利,这是商业规律对政治愚蠢最冷酷的报复。

来源:牛顿顿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