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10月7日《731》票房3000万,《志愿军3》4100万,趋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1:22 1

摘要:国庆档刚散场,两枚“炸弹”还在空中炸出余波:一部《志愿军》6亿,一部《731》19.8亿,两片联手把27.3亿大盘啃掉六成。

国庆档刚散场,两枚“炸弹”还在空中炸出余波:一部《志愿军》6亿,一部《731》19.8亿,两片联手把27.3亿大盘啃掉六成。

别人收盘,它们收命——把“主旋律”三个字从口号升级成现金流,顺带把行业的老问题再次端上台面:观众到底为什么肯掏钱?

又为什么不肯?

先别急着唱“观众爱国”的高调。

数据拆细一点,你会发现爱国也有“技术门槛”。

《志愿军》IMAX票房占比27%,国庆档所有特效厅里它一家独大。

翻译成人话:大家不是单纯去看“红旗飘”,而是去看“红旗在8层楼高的巨幕上飘”。

情绪价值得配上视听奇观,票才卖得动。

换句话说,主旋律要是没有“主视听”,观众就“主不动”。

另一边,《731》把“情绪”直接兑换成“现金”再兑换成“社会议题”:片方宣布拿出部分收益捐给“慰安妇”研究机构,11月率先登陆韩国。

这一步高,实在高。

国内票房已经逼近20亿,口碑稳在7.5+,再用“捐赠+出海”把话题寿命拉长到国际视野,既堵住“消费苦难”的嘴,又给下一波海外票房埋好引线。

主旋律第一次把“后产品”做成“后公益”,让赚钱和立牌坊不再互斥。

两片合起来,像两根筷子,夹出今年国庆档的“真味道”——

第一口:观众分层。

《志愿军》的IMAX高占比说明“军迷+特效党”是铁盘;《731》的“捐赠+出海”撬动的是“历史议题+社会情怀”党。

两部片子各自把“高净值人群”和“高情绪人群”精准打包,才有“双核驱动”。

剩下的片子没抢到这两拨人,只能吃残羹。

第二口:档期失衡。

大盘同比去年掉15%,可头部两片却逆势涨,说明“腰部”集体塌方。

邓超的《刺杀小说家2》成本5亿,豆瓣6.3,票房2.8亿,亏到脚踝;文艺片《震耳欲聋》口碑7.9,票房1.6亿,叫好不叫座。

国庆档成了“赢家通吃”的牌桌,资源全部涌向头部,中间层直接真空。

国家电影局已经放风要“加强档期均衡布局”,翻译过来:以后可能给中等体量片子留排片“保护名额”,不让国庆档变成“双超独大”。

第三口:特效厅红利。

《志愿军》27%的IMAX占比给行业提了个醒:特效厅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线”。

今年全国新增IMAX、CINITY、中国巨幕合计近200块,硬件到位,就差“高燃”内容。

谁先把战争、灾难、科幻拍成“天花板”,谁就能吃下一整块溢价。

以后别问“拍什么题材”,先问“有没有8层楼高的爆炸”。

第四口:出海窗口。

《731》去韩国,是一次“情绪出口”测试。

韩国本身有“慰安妇”议题土壤,票房若能打爆,等于给国产主旋律打开“东亚市场”样板房。

下一步,东南亚、欧洲、北美,只要找到当地“痛点议题”,主旋律就能复制“捐赠+出海”模式,把中国故事升级成人类共同记忆,顺带把钱赚了。

主旋律的终点,不是“国人感动”,而是“外人共情”。

四口吃罢,回到观众本身。

国庆档后,工作日上座率反而回升到25%,高于业内预期。

说明大家不是“不看电影”,而是“只看值得的电影”。

这个“值得”=情绪价值+社会价值+视听价值,三缺一只会扑街。

以后拍片,别再问“观众爱看什么”,先问“观众想拿什么朋友圈”。

能让他们晒出“爱国+IMAX票根”或“支持慰安妇研究”的截图,才算拿到入场券。

结尾不给鸡汤,只给一张“下次考试”的划重点:

1. 主旋律必须“主视听”,特效厅是增量,不是可选项。

2. 情绪要找到“出口”,捐赠+出海是延长生命线的“续命针”。

3. 档期别all in国庆,把中等成本片子逼到绝路,最终反噬大盘。

4. 观众要的是“可晒”的社交货币,不是“可看”的PPT。

下一次长假档,谁先把这四点做成“组合拳”,谁就提前把票房锁进保险箱。

至于其他选手,记得带好自己的“情绪价值”和“8层楼高的爆炸”,不然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来源:乐天派饭团8705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