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疯了吧!《哪吒2》凭什么“傲慢”金鸡奖?
感谢慷慨解囊的朋友们的打赏,我的推荐,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非常感谢!
如果只想骂的话,可以开始了!如果想认真分析的话,且听落雪一言!
2025年11月15日,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电影《好东西》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陈思诚、戴墨凭借《唐探1900》获得最佳导演奖、易烊千玺获最佳男主角奖、宋佳获最佳女主角奖,而2025年最热电影却仅获最佳美术片奖。
2025年1月29日,万众期待的《哪吒:魔童降世》终于迎来了第二部《魔童闹海》,在影片不俗质量与前作影响下,本片票房一骑绝尘,拿下了154.46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
此票房,不仅打破了《战狼2》的56亿,更打破了《长津湖》的57亿票房,而其接近100亿的断层领先,更将在极为长久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华语电影难以逾越的票房巅峰。同时,本片在豆瓣上更有147.6万人为其打出了8.4的高分,比肩《哪吒1》。
高票房与高评分的双重加持,逐渐让电影主创团队产生了本片“极为优异”的错觉。所以在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上,仅获得了最佳美术片提名的《哪吒2》团队直接拒绝出席领奖活动。
官方解释是“因为片方和主创团队正投入后续作品的创作,无法到现场领奖”。
但问题是,《哪吒2》主创团队已经忙到连1天的时间都抽不出来了吗?哪怕饺子团队没有时间,彩条屋的领导们也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吗?光线的领导们也全都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吗?
其根本原因就是,饺子导演及其团队,在《哪吒2》高票房与高评分的呼声下,已经逐渐沉迷其中,并变得自视甚高,早已失去了一颗谦逊之心!甚至变得“傲慢”了!
那么问题来了,《哪吒2》真的是一部神作,真的值得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奖项吗?真的有让饺子团队“傲慢”的资本吗?
当然没有!被吹捧起来的神作,其本质只是一部7.5—7.8分的偏上乘之作而已,导演早已在一片赞誉中迷失自我,没有了《哪吒1》的初心。
落雪知道,只要落雪说《哪吒2》不好,必然会招致无数谩骂。毕竟因为在影迷眼中,本片已经“比肩《千与千寻》”了。甚至连饺子不去领奖,都被吹捧为#饺子太勇了#,还在微博上霸榜多个热搜。
想要理解《哪吒2》该不该拿奖,就要明白《哪吒2》的核心主题是什么?《哪吒2》的成长有哪些?故事是否曲折等。
1、核心空洞
在今年2月13日的推文里就表明,《哪吒2》严重过誉,是一部故事线分散、核心论点单薄、故事缺乏亮点,且人物呆板,没有成长。
虽然电影在故事上没有太大的BUG,但这些细节缺失,让整部电影充斥着一种吃快餐般的感觉——能吃饱,但并不美味。因此,落雪当时的评分就只有7.5-7.8之间,是一部没有机会冲上8分的电影。
而《哪吒2》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导演将视角从小人物的成长,变成了天下大势的解读。这种解读里没有了导演要重点呈现的东西,成了千篇一律的野心,也让电影失去了灵魂。
比如,在《哪吒1》中电影始终围绕“成见”这个核心主题。
明明申公豹更优秀,但是元始天尊却将昆仑十二金仙的最后一个名额给了太乙真人;明明哪吒一出生,还什么都没有做错,却被所有人唾弃,被殷夫人关在家里,成了罪犯一般;明明龙王帮助天帝镇压妖魔,却几乎被半囚禁在海底;明明敖丙做了好事,却因为自己是妖族而被人们喊打喊杀。
电影所有的剧情都在为“成见”这个主题服务,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更能理解申公豹、哪吒、敖丙的可怜,也让“成见”这个主题变得极为亮眼。
可是《哪吒2》的主题是什么呢?
电影里有对妖族固有的“成见”,但是却几乎全被“还吃,收你们来啦”这样的喜剧桥段淹没,也就让“成见”这个主题被无限削弱。相当于在探讨贫穷时,王传君说“我最穷的时候,卡里只有一百万”一样的割裂与违和。
同时,以无量仙翁的“禅教”危机为主题时,也没有表现出无量仙翁的残忍与恐怖,也就对正邪大战这种事情没有直观感受。
比如,为什么如今常有类似“胖猫”、“婚内强奸”等事件的共情讨论,其本质就是因为这些事件中,我们都非常容易代入到自己的处境当中。而《哪吒2》里的无量仙翁以及鹿童的坏,都没有被直接展现出来,也就让人无法代入到受害者中,无法与电影产生共情。
所以,电影正邪大战的这种主题就显得极为空洞,没有得到实际呈现。
在《被解放的姜戈》中,姜戈解救自己的媳妇已经成功了,结果因为黑人老管家不仅没有帮助自己还出卖自己,最终导致计谋失败、朋友被杀时。黑人老管家这种“自己人专坑自己人”的设定,就极为让人代入其中。
而在电影中,鹿童没有呈现出这种狠毒、无量天尊没有呈现出他的坏,妖怪们也没有呈现出可怜与无助。
也就让整部电影缺少一种核心主题的突出与情感的宣泄,同时,本片在人物的塑造上,更实现了全员脸谱化,完全没有人物成长。
2、人物僵化
与《哪吒1》相比,《哪吒2》不仅在故事主题上明显逊色,同时,在人物塑造上,本片同样缺乏可靠塑造。也就让人物扁平、僵化,缺少人物成长空间。
而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实现人物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影在故事设计、人物打磨上不够细致,或存在一定瑕疵。
同样以《哪吒1》相比,哪吒最初的形象就是一个魔童,他想要努力融入人群之中,但又因为性格以及社会压力,使他的魔童形象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最后,因为殷夫人的宠爱、李靖的自愿牺牲,他从一个魔童成长成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大英雄。
并且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哪吒的人物心态经过了极为复杂的变化,从出生时的魔丸到被殷夫人感化;从想要亲近小女孩,到成为魔童;从表面的魔童到内心的寂寞、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再到得知真相后的愤怒,以及看到李靖所做一切的悔悟。
可以说《哪吒1》里的哪吒经历了一个极为完备的成长链路,而且哪怕是敖丙也有从亲近人类,到必须杀人,再到合力对抗天劫的转变。
那我们再看《哪吒2》里的人物形象有任何转变吗?没有一个人有转变!没有一个人成长!
无量仙尊的恶没有得到完全展现,鹿童明明身为妖族却对妖族下死手的狠也没有呈现,同时,包括土拨鼠、石矶、以及申正道的惨也没有展现出现。而哪吒、敖丙、李靖、殷夫人等形象,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我可以认为《哪吒2》是一部过渡型的电影,但不能因为它取得了高票房,在豆瓣上获得了较高评分就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可以粉丝化,却不能唯粉丝论!
在《哪吒2》没有获得金鸡奖的热搜中,经常能够看到,其它所有电影加起来的票房都不如《哪吒2》的零头多之类的评论。
什么时候一部电影能不能得奖的评定标准变成了票房?
票房高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票房低的电影就一定是烂片?恰如刘德华在《天下无贼》里说的:“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
《1942》、《心迷宫》等片上映当年,遭遇票房惨败,难道就说它们是烂片吗?《澳门风云》、《大闹天宫》等片上映当年,取得了票房成功,难道就能说明它们是好片吗?
电影奖项专业化,不仅是对电影的尊重,更是对电影资本化、粉丝化的有力维护,可以保护更多没有资本、没有粉丝的电影,得到有效的社会重视,从而维护电影产业的多元化以及市场化,让更多优秀人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期待《哪吒3》能够以更完美的形象呈现,但是,落雪也对饺子这种对专业奖项对抗的行为,极为不喜。这不是对封建大家长、对资本的反抗,而是功成名就后的忘乎所以,是当屠龙者成为恶龙以后,对自身利益的精致维护。
别说,从导演、编剧、制片、出品人、美术指导,以及彩条屋、光线影业从上到下,一个人都抽不出一天来领奖。
这种谎话,谁信?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打赏,相比于不多的几元钱,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赏,是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无以言谢,却也只能说一声,感谢!
上期推荐:130年来影史第二,毫无争议!
上期推荐:陈佩斯卖惨式营销,《戏台》配得上8分好评吗?
来源:虎妈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