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爆冷!新人导演高朋凭《老枪》获奖,这波扶持太懂年轻人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6 11:17 1

摘要:金鸡奖爆冷!新人导演高朋凭《老枪》获奖,这波扶持太懂年轻人了

厦门颁奖礼的聚光灯打在高朋身上时,这个新人导演紧张得手心冒汗。拿着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杯,他翻来覆去就说“感谢包容”,坦言自己拍《老枪》时无数次怀疑“是不是拍砸了”。

谁能想到,这部带着青涩感的犯罪悬疑片,能打败众多竞品,和90后导演张裕笛的《倒仓》一起拿下新人奖项。

更让人意外的是,本届金鸡奖年轻获奖者占比超50%,易烊千玺、李庚希这些年轻人扎堆领奖,连海报都把“新”字打在C位。

这哪是单纯的颁奖,分明是中国电影在给年轻人递“入场券”,而高朋和《老枪》的逆袭,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新人导演拍处女作,谁不是一边自我怀疑一边硬扛?

高朋在片场就常对着监视器发呆,连祖峰都看出来他的焦虑,主动安慰“别怕犯错,拍电影就是试错的过程”。

这种迷茫太真实了——没资源、没经验,想创新又怕不被认可,很多新人就是卡在这一步放弃的。

但金鸡奖偏不按常理出牌,连续多年设“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就是要给这些敢闯的年轻人一个台阶。

今年更有意思,高朋的《老枪》和张裕笛的《倒仓》双双获奖,一个是犯罪悬疑片,一个是戏曲题材青春片,风格完全不搭边,却都得到了认可。

这背后是金鸡奖的扶持逻辑:不看资历看诚意,不苛求完美看潜力。

高朋领奖时说“迷上电影后人生不同”,这句话戳中了很多年轻影人。

就像易烊千玺四提金鸡终获奖,李庚希凭现实题材拿下影后,他们都不是靠资历熬出来的,而是靠一部部作品站稳脚跟。

金鸡奖给他们的不仅是奖杯,更是行业信任——有了这个背书,后续找投资、谈演员都顺了很多,这种从创作到荣誉的完整扶持链条,才是真正帮新人铺路。

很多人疑惑,《老枪》明明有很多不足,高朋自己都直言“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为啥能获奖?

其实答案藏在金鸡奖的评选标准里:比起技术上的完美,他们更看重类型片的创新和内核表达。

这部电影讲的是东北工业转型期的犯罪故事,把小人物的挣扎放进时代背景里,用多线叙事勾连起人性的复杂,这种“类型片+社会议题”的组合,刚好踩中了评委的偏好。

更聪明的是,高朋懂得用“强演员阵容”补自己的经验短板。祖峰、秦海璐这些实力派加盟,不仅保证了表演质感,还让影片的关注度直线上升。

祖峰饰演的失聪保卫科干事,把那种无力又坚守的劲儿演得入木三分,秦海璐的单亲妈妈更是细腻动人,他们的对手戏成了影片的加分项。

这给新人导演提了个醒:没经验不可怕,找对帮手、选对切入点就行。

对比同届获奖的《倒仓》就更明显了,张裕笛把京剧“倒仓”的传统文化,和年轻人的成长烦恼结合起来,同样是小众题材,同样靠“嫁接术”出圈。

这说明小众题材不是没出路,关键是要找到和时代的连接点——要么像《老枪》一样触碰社会议题,要么像《倒仓》一样扎根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艺术性和评委偏好之间找到平衡。

本届金鸡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年轻人真的要挑大梁了!年轻获奖者占比超50%,易烊千玺24岁成最年轻影帝,李庚希、高朋、张裕笛这些90后、00后扎堆领奖,海报上的“新”字简直是点睛之笔。

这背后是金鸡奖评选标准的大转变,以前可能还讲究论资排辈,现在完全是“以作品说话”,只要你有想法、有诚意,不管资历深浅都能被看到。

更值得琢磨的是金鸡奖的平衡术:评委会特别奖给了《志愿军:存亡之战》这样的主旋律大片,既兼顾了商业价值和主流价值观,又把新人奖项留给了《老枪》《倒仓》这类类型片、小众片。

这说明金鸡奖不再偏科,而是想让不同类型的电影都有生存空间,既鼓励主旋律创作,也扶持年轻人的创新尝试。

这种转变太重要了。以前电影圈总说“新人难出头”,资源都集中在老导演手里,但现在金鸡奖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个僵局。

当年轻人看到高朋能凭处女作获奖,易烊千玺能靠实力逆袭,他们就敢去尝试更小众的题材,敢去拍更真实的故事。

这股年轻化浪潮,不仅是代际更迭,更是中国电影的新鲜血液——只有让更多年轻人站出来,电影圈才能摆脱同质化,才能有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高朋在获奖感言里说“会一直真实面对电影”,这句话其实也是金鸡奖想传递的信号:

电影的本质是真诚,不管你是新人还是老将,不管题材是大众还是小众,只要你用心创作,就会被看见。

本届金鸡奖的“新”气象,不仅成就了高朋和《老枪》,更给中国电影铺了一条更宽的路。

未来可期的不是某个新人,而是整个电影圈敢于创新、乐于包容的生态,而这,才是金鸡奖最珍贵的价值。

来源:阿淳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