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拍电影了,没人信她能行,结果她赢了

快播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6 11:44 1

摘要:45岁第一次当导演,豆瓣7.2分,威尼斯主竞赛入围,釜山拿下最佳导演,舒淇把15岁离家、拍写真、被家暴的旧账全翻出来拍成电影,没人信她能行,结果她赢了。

45岁第一次当导演,豆瓣7.2分,威尼斯主竞赛入围,釜山拿下最佳导演,舒淇把15岁离家、拍写真、被家暴的旧账全翻出来拍成电影,没人信她能行,结果她赢了。

这片子叫《女孩》,主角林立慧就是舒淇本名。

电影开场三分钟,女主对着镜子掉泪,没音乐没台词,镜头一动不动,观众先被钉在座位上。

舒淇说,痛苦不用解释,给人看就行。

影院灯一亮,有人留言:以后不敢随便评价别人的过去。

舒淇15岁离家出走,家里欠一屁股债,母亲拿棍子追着她打。

她跑到香港,拍大尺度写真,演性感角色,一早明白衣服脱下来容易,穿回去难。

2005年她凭《最好的时光》拿金马影后,2011年开始挑剧本,2018年坐到戛纳评委席,表面风光,背后她一直在写《女孩》的剧本,写了整整十年。

《女孩》成本不高,28天拍完,剧组常驻十几个人,舒淇自己盯剪辑,连配乐都砍掉一半。

她说,钱少,那就让画面自己说话。

威尼斯选片人马克·穆勒看完粗剪,当场拍板进主竞赛。

釜山评委给最佳导演的理由更简单:用最小成本讲最痛的故事,值得。

国内新导演处女作动辄上亿,特效堆到观众脸麻,舒淇反着来,手持摄影加自然光,镜头里全是疤。

有人问她,干嘛自揭伤疤,她回:疤在,遮不住,不如亮出来晒晒。

电影里女主没逆袭,只是活着,一路走一路掉皮,观众却跟着松一口气:原来活下去就算赢。

舒淇在片场偷师二十年。

早年拍王家卫的戏,她蹲在旁边看导演怎么调演员,笔记记了十几本。

45岁才拿起导筒,别人喊晚,她觉得刚好,再早几年,底气不够。

时间没把她磨平,反而把棱角磨尖,一刀一刀刻进《女孩》。

电影结尾,女主坐在海边,背影瘦成一条线,字幕慢慢浮:献给所有没被看见的女孩。

观众席安静十秒,才响起掌声。

舒淇说,她不想让人哭,只想让人看见,那些被忽略的普通女孩,每天醒来就已经打了胜仗。

有人统计,豆瓣7.2分在国产片里不算高,但《女孩》的短评里,高频词是“真实”“不敢二刷”。

舒淇把疼痛拍成说明书,观众对号入座,想起自己十六岁那年的夜班、第一次失恋、被父母扇的耳光。

电影结束,伤口还在,但至少被看见。

舒淇下一步没透露,她只说,拍了《女孩》,把债还完了。

这个债不是钱,是心里那口闷气。

现在她可以自己决定演员穿不穿衣服,资本再喊脱,她直接摇头。

45岁才当导演晚不晚?

她笑,再晚,也比一辈子没开始强。

走出影院,你打开手机,搜索《女孩》排片,发现场次不多,票却难抢。

舒淇用十年写一封信给过去的自己,也写给每个曾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人。

信里没鸡汤,只有一句:活着往前走,就是胜利。

灰尘飘起来有点脏,阳光照上去,至少真实。

来源:远见卓识菠萝ys6X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