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5日,第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在江苏无锡荡口古镇拉开帷幕。本届盛典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录片创
video
2025年11月15日,第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在江苏无锡荡口古镇拉开帷幕。本届盛典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录片创作者、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近300人齐聚一堂,在江南水乡的秋韵中,深入总结过去一年纪录片创作的丰硕成果,探讨新时代纪录片创作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作为国内创办时间最长、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纪录片专业盛会之一,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交流、挖掘优秀作品、培育青年人才。本届盛典以“时代纪录 光影华章”为主题,设置了盛典开幕式、“金荔枝·主旨演讲”“金荔枝·台长论坛”“金荔枝·新鲜发布”“金荔枝·业界圆桌对话”“金荔枝之夜·第 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延续“金荔枝”荣誉推选活动,本次盛典共征集来自全国各级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的五类作品千余部,最终推选出“十佳”“十优”和“好作品”涵盖微纪录片、栏目、短片、长片、系列片等多个类别以及多项个人和机构荣誉。
开幕式汇聚行业强音共绘纪录片发展新蓝图
盛典开幕式由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常胜梅主持,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秋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高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分别致辞。
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秋峰在致辞中表示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山水风光秀美,文脉底蕴深厚。无锡高度重视纪录片创作生产,深入实施“记录无锡”城市纪录片工程,创作推出了《文脉春秋》《风雨国学魂》《食鲜江南》等一批优秀作品,积极宣传江南文明。本届盛典在无锡举办既是对当地工作的认可,也为推动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他表示无锡将持续深化文艺创作与科技赋能,优化影视产业生态,打造纪录片创作高地,并诚挚邀请各界人士用镜头记录无锡,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他表示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响应“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号召,召开第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意义重大。纪录片行业应以担当之责记录伟大时代。本届盛典征集的作品把握时代脉搏,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思想性、艺术性再上新台阶。即将推介发布的2026年重点纪录片将持续以优质内容回应人民期待、服务国家战略、记录伟大时代。他强调,纪录片行业应以创新之志引领未来发展,盛典将围绕技术驱动、内容重构、产业共建等维度,通过演讲、论坛、对话、展映、访谈等方式开展深入交流,促进智慧碰撞。纪录片行业应以协作之力共筑良好生态,应凝聚全行业力量,构建制作机构、播出平台、学术机构、技术企业多方联动、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并期待本届盛典成为促进行业沟通,增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共同开创中国纪录片领域新征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高健在致辞中指出中国视协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发挥人民团体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深度贯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通过评奖办节、理论评论、人才培养等方式,在引导精品创作上不断探索尝试,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作品。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三十余载始终秉承“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的使命,推出大量精品力作,在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向未来,高健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时代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真实影像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二是聚焦科技创新,鼓励多元化表现形式。运用新技术、新形态、新语言,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增强作品感染力与覆盖面,实现社会效益与传播效果最大化。三是把准人才培养发力点,加强理论研究和评论引导,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宣传,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性生态。
中国视协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对本届盛典的各方支持表示感谢,指出“纪录片学术盛典”作为行业最重要的品牌活动之一,为推动纪录片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精品创作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响应“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部署,以文艺的力量赋能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着力打造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纪实影像平台。本届推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收到1013部作品,涵盖多个类别与题材。评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经过专业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推选出各类别“十佳作品”50 部, “十优作品”50 部,“好作品”200 部,以及优秀编导、摄像、撰稿、音效,年度人物、播出平台、制作机构、国际传播作品、网络作品、栏目等创作单项。本届作品呈现出“现实题材主题创作紧扣时代脉搏”“艺术创新与科技赋能齐驾并行”“传播格局与国际影响持续扩展”三大亮点。范宗钗表示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纪录片人的力量。
开幕式现场,举行了第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好作品”荣誉颁发仪式。
业界精英碰撞思想火花 探索纪录片精品创作新路径
在“金荔枝·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等嘉宾,分别就《以中国式纪录片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垂类·长尾·破圈:2025年中国纪录片传播亮点与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中国纪录片创新发展的观念与路径》等主题进行发言。
“金荔枝·台长论坛”环节由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主持,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王红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贾杰,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洪雷,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黄天文,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总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余季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季建南,分别作交流发言,分享在纪录片重大题材创作、区域特色挖掘与国际传播实践中的思考与突破。
下午举行的“金荔枝·业界圆桌对话”环节,业界精英分别就“立意·立新:重大题材的破题之道与创作之法”“创新·创造:人文历史的时代叙事与全球对话”“生态·出海:生态自然的文化表达与价值传播”三大主题作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金荔枝之夜”荣耀绽放光影交织致敬纪录精神
当晚,“金荔枝之夜·第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在荡口古镇花笑池畔举行。晚会由江苏广电总台主持人孟非与月如联袂主持,在音乐剧《今夜,我们是光》中拉开序幕,所有到场嘉宾共同见证本届盛典的荣耀时刻。现场依次揭晓了微纪录、栏目、短片、长片、系列片等五个类别的“十优”“十佳”作品,以及优秀编导、摄像、撰稿、音效和年度频道、栏目、制作机构、网络平台、国际传播作品、网络作品、人物等荣誉,并对主创代表进行访谈。
盛典特别设置了“古风融合秀《上下五千年》”“情景讲述《山河记得》”“歌曲《追风赶月的人》”等文艺环节,以多种艺术形式再现纪录片镜头下的文明图景、山河画卷和奋斗故事。在由荡口走出的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的合唱声中,整场晚会推向高潮,致敬所有用镜头记录时代的纪录片人。
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助推纪录片行业迈向新征程
本届盛典特别设置了“金荔枝·新鲜发布”环节。来自爱奇艺、中央新影、上海台、福建台、海南台、内蒙古台、山东台等机构分别发布即将推出的纪录片项目。
作为此次盛典的主办方之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发布的2026年纪录片片单中重点推介《穿越烽火的电码》《长征的故事》《汉字奇旅》《欸乃夜航船》《出圈了!长江》《王羲之——从乌衣巷走向兰亭》《钱伟长》《吴健雄》《我的未来不是梦》等18部精品纪录片项目,这些作品从文化根脉到山河盛景,从人间百态到时代脉搏,跨越多类题材,兼具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时代热度,不仅展示了江苏广电总台在纪录片创作方面的多元格局与前瞻视野,也将为中国纪录片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盛典还举办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学习交流分享会、纪录片选题创作座谈会、纪录片《钱伟长》创作研讨会、纪录片《吴健雄》创作策划会、金荔枝·纪录片创作大师班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仅对重点纪录片项目开展深入探讨,还将优秀作品带入高校,推进纪录片精品创作,拓展纪录片的大众影响力。
第31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荡口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起行业交流、荣誉激励与思想碰撞的高端平台,也进一步彰显了纪录片作为“时代记忆”的文化使命与影像力量。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局之际,这场汇聚光与影、思想与情怀的盛会,正推动纪录片行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来源:商检小2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