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7日起,中国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在日本上映,在首周末的三天时间内,票房便已突破一亿日元。此外,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浪浪山小妖怪》《落凡尘》《聊斋:兰若寺》等动画电影也格外引人关注。动画电影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推
11月7日起,中国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在日本上映,在首周末的三天时间内,票房便已突破一亿日元。此外,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浪浪山小妖怪》《落凡尘》《聊斋:兰若寺》等动画电影也格外引人关注。动画电影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在我国国内年度电影票房前十位中,有三部都是动画电影。
中国动画电影海外市场
口碑票房双丰收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东京国际影视节内容交易市场上,中国动画电影格外引人关注。除了《浪浪山小妖怪》在中国电影联合展台中放映以外,《落凡尘》《聊斋:兰若寺》等动画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参展商重点推荐的作品。而在展会之外,《哪吒之魔童闹海》《罗小黑战记2》等动画电影也陆续登陆日本院线。
今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凭借过硬的品质,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票房成绩。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自北美当地时间2月14日起,在北美770多间影院同步上映,预售票房和排片量均创下该地区近20年华语影片新纪录。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超6800万美元,总票房跻身全球票房前五。而《罗小黑战记2》于11月7日起在日本国内上映,在首周末的三天时间内,票房便已突破一亿日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在《哪吒2》的带动下,我们看到更多的片方他有了主动出海的意识,所以在海外发行的片子增多,而且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的范围也在扩大。比如说像《哪吒2》,它最近也是进入了拉美地区的16个国家在上映,这个其实算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电影拓展海外市场,动画电影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现代中国电影的发展成果。
中国动画电影“出海”叫好也叫座
《罗小黑战记2》在日本上映三天,票房突破一亿日元。如何看待中国动画电影在动画强国日本取得的这份成绩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中国动画电影在日本市场取得突破,这确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人类共通的情感与价值观是超越国界的,能够直接触动日本观众的心灵。这也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件事情上的初心,就是找到“中国灵魂”和“世界语言”的接口。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中国动画产业在制作方面的突飞猛进。日本动画业制作水平一直很高,能够得到日本观众的认可和尊重,也侧面印证了中国动画近几年在制作技术、叙事节奏和工业流程上的飞速进步。
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中国动画电影的出海加速,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的广阔前景。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总票房突破154亿元,海外票房突破4亿元。
土耳其观众:这部电影真的太棒了,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我真的好喜欢哪吒,他很勇敢,我觉得他和我很像。
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沃土。以神韵兼具的传统水墨入镜,是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浪浪山小妖怪》一大亮点,墨色晕染的云彩与山水层层相叠,简洁的手绘线条与传统配色,勾勒出角色饱满的情感张力。
影片从视觉表现到叙事架构,都呈现了继承传统又突破创新的特点,电影虽然以《西游记》为背景,却用当代人的眼光重塑了古典奇幻故事。影片中探讨的个人选择、自我实现等话题,引起了当代年轻观众的共鸣。
而今年暑期档的另一部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则借助动画特有的超现实表现力,在古老传奇与当代生活之间建立起深入对话。从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浪浪山小妖怪”的勇敢前行,国产动画电影通过激活传统文化基因,构建起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创新表达,不仅拓展了受众范围,增强了产业竞争力,还在全球动画格局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电影IP衍生品热销
结合市场丰富产品类型
动画电影出海不仅是文化“出海”,也是产业“出海”。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们也通过围绕IP内容开发各类周边产品,持续拓展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全球传播边界。
在近期于日本东京秋叶原举办的动漫潮玩展上,中国动漫衍生的潮玩与收藏玩具也走进日本市场,在东京等地备受年轻人喜爱,成为中日文化交流中一股新潮流。除了潮玩等常见品类,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还结合不同海外市场的地域特色和消费偏好,开发出更多元的产品类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比如说像《罗小黑战记》,它其实在海外市场也进行了一些IP授权的开发,比如说在日本跟当地的一些合作方有这种主题酒店,有香水的一些联名开发,它也推出了一些受到了海外动漫迷欢迎的一些衍生产品等等。
随着周边产品在海外销售情况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动画电影不再单纯依赖票房收入,而是逐渐构建更多元的全球化变现模式。银幕之上,哪吒与罗小黑等跨越山海;银幕之外,中国故事与世界共鸣。
动画电影海外持续走红
与以往有何不同?
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持续走红,周边潮玩与衍生产品颇受喜爱。当然,这并非中国电影头一次走进国际视野。以往,中国电影在很多著名国际电影节曾屡次获奖。那么,近几年我国动画电影出海走出了一条怎样的新路?实现了哪些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我觉得这恰恰揭示了中国文化出海模式的一次转型。以前我们的电影在戛纳、柏林获奖,更像是在文化领域获得了奖章。它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声誉和国际能见度,但其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行业和评论界内部,普通海外民众可能“听说过”,但很少“去消费”。如今动画电影及其潮玩在海外走红,则是一场深入大众消费市场的落地销售。它不仅仅是赢得掌声,更是直接创造了经济价值,让海外普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愿意自掏腰包去买电影票、买手办、买周边。这是一种市场驱动、消费直达的模式。换句话讲,如今我们更加深入地嵌入到了海外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电影下映了,但一个手办放在书桌上,这种文化符号的渗透力、留存度和商业潜力,是过去一部电影获奖难以比拟的。
来源:无线锦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