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转型当导演的十大烂片,最后一部是教科书级灾难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6:09 1

摘要:最离谱的是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影片上映当天豆瓣评分2.2,创历史新低。导演发律师函,要求平台道歉,说有人恶意刷分。网友把片子剪成十分钟的槽点合集,播放量破亿,比正片还火。

2.2分,豆瓣历史谷底,导演却要求平台道歉。

这张成绩单来自一位演员转导演的作品。观众骂到服务器发烫,片方仍坚称被黑。钱花了,脸丢了,连累同档期无辜影片。

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票房十三亿,当时朋友圈刷屏。一年后回看,台词像把旧情书翻出来读,鸡皮疙瘩掉一地。观众记住的是春运火车,不是爱情。

包贝尔把体重加到两百斤,拍了《胖子行动队》。预告片里他滚过红外线,影院里观众只想滚出影厅。笑点靠扮丑,故事靠巧合,结束靠字幕。

李晨拉来战斗机,拍了《空天猎》。飞机轰鸣震耳,演员张嘴对不上口型。爱情戏像军训拉歌,英雄喊完口号就胜利。军迷看完沉默,普通观众睡觉。

最离谱的是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影片上映当天豆瓣评分2.2,创历史新低。导演发律师函,要求平台道歉,说有人恶意刷分。网友把片子剪成十分钟的槽点合集,播放量破亿,比正片还火。

有人把这片当教学材料,给学生讲如何避开所有创作雷区。镜头乱晃,台词广告,人物像打卡。毕志飞在片场一人兼编剧导演主演,没人敢劝。劝就是挡人梦想。

演员当导演不是新鲜事。徐峥拍《泰囧》前,把泰国旅游手册翻烂,找当地导游聊通宵。吴京拍《战狼》前,去特种部队练了十八个月,子弹壳装了一箱。他们先让自己成为内行,再让作品像样。

刘若英拍《后来的我们》时,剧本改过十九稿,仍被批矫情。她擅长慢歌慢情绪,却硬要拍北漂宏大叙事。观众要的是真实,她给的是金句。票房成功让她误以为方向正确,其实买的是春运情怀,不是她的导演才华。

包贝尔在综艺里搞笑,观众喜欢他的快反应。大银幕需要节奏,需要人物,不只是表情包。他把综艺梗塞进电影,观众在影院笑不出来。综艺免费,电影要钱,感受立刻变冷。

李晨演过士兵,却不懂怎么拍士兵。他把宣传片套路当剧情,把口号当情感。飞机再贵也救不了空洞人物。观众看军事片想热血,也想看到人,不是模型。

毕志飞毕业于名校,论文写电影美学,实操却全线崩塌。他把批评当嫉妒,把差评当阴谋。没人告诉他,先学会听,再学会拍。市场用票房和评分说话,不用论文辩护。

演员有粉丝,有流量,有话语权。平台需要内容,资本需要名字,于是项目快速上马。剧本没写完,分镜没画完,档期已经定好。粉丝买票支持,观众进场骂人。明星得到导演头衔,观众得到两小时折磨。

电影是团队活,导演是总指挥。演员习惯被指挥,习惯在镜头前完成表演。导演要决定镜头往哪放,故事怎么剪,节奏怎么调。两个工种思考方式不同,不提前补课就会翻车。

吴京拍《战狼2》时,水下镜头一镜到底,拍半个月。每天泡水里十小时,演员抽筋到哭。他提前画分镜,现场再调整,把意外算进计划。观众看到爽,背后是精确计算。

徐峥拍《我不是药神》,找药代、病人、律师聊,笔记写满三本。他把社会议题变成人物困境,观众笑完想哭。票房三十亿,豆瓣评分九点零。没人说他转型成功,因为他早把自己当导演,不只是演员。

黄渤拍《一出好戏》,先写短篇,再改中篇,最后成长片。他让朋友读剧本,读不懂就重写。拍摄时亲自盯剪辑,一帧一帧调节奏。观众看到荒诞,也看到人性。票房十五亿,给他话语权,也给他下一部机会。

对比之下,刘若英、包贝尔、李晨、毕志飞把导演当加冕仪式,不是手艺修行。他们以为名气能换票房,热搜能换口碑。观众早已学会用脚投票,用评分打脸。烂片名单每年更新,名字一旦上榜,翻身需要十年。

再不做功课就开机,你会损失观众最后的信任。不懂叙事就喊情怀,下一个被群嘲的就是你。电影票越来越贵,观众越来越精,糊弄一次,黑名单终身。

想跨界,先把虚荣心关起来。去片场当半年助理,自己扛摄像机,自己剪素材,再看要不要署名导演。名字写在片头容易,写在观众心里难。等你准备好了,观众自然为你鼓掌。

来源:运筹帷幄熊猫3rhQU1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