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票房下滑到100多万,黄晓明《即兴谋杀》感觉跑不动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4:22 1

摘要:“日票房只剩80万,排片被挤到3%,黄晓明这部新片连‘回光返照’的机会都没了。”

“日票房只剩80万,排片被挤到3%,黄晓明这部新片连‘回光返照’的机会都没了。”

这不是夸张,是猫眼后台刚刚刷新的数字。

14天前,《即兴谋杀》还能靠“悬疑+黄晓明”两个标签抢到25%的排片,如今影院经理把黄金时段全让给新上映的《拯救嫌疑人》,只剩上午10点50和深夜22点10两场,票还卖不完。

观众用脚投票,速度比电梯关门还快。

很多人以为“明星=保险”,可数据啪啪打脸:首周4200万,第二周直接掉七成,跌幅比还刺激。

豆瓣5.2分像一道封印,把好奇路人全挡在门外。

悬疑片最怕“剧透”,但更怕“不用剧透就知道难看”——口碑一崩,连二刷福利都省了。

有人算过账:6800万票房,片方能分2000万出头。

如果成本真的压到3000万左右,亏得不算血本无归,但宣发费一加上,回本线立刻抬高。

更尴尬的是,黄晓明的“翻身仗”又双叒叕没打成。

过去三年,他押宝《戴假发的人》《最后的真相》再到这部,评分一路5字头,观众已经条件反射式地“先观望”。

明星滤镜再厚,也扛不住三次失望。

问题出在哪?

剧本。

悬疑片像拆盲盒,观众要的是最后一层“原来如此”的爽感,不是“就这?”的空虚。

灯亮那一刻,如果逻辑千疮百孔,再帅的侦探也救不了场。

《即兴谋杀》把“即兴”写进片名,结果剧情真的像即兴发挥:线索随意,动机硬拗,反转靠吼。

观众在影院里玩手机,比猜凶手还忙。

更惨的是同档期对手。

《无价之宝》把亲情做成笑点,《拯救嫌疑人》把法庭戏拍成短视频节奏,两部新片一个打情感牌,一个打爽感牌,精准分流。

《即兴谋杀》夹在中间,像不会唱歌的选秀选手,镜头一扫就露怯。

排片从10%掉到3%,只花了四天,影院经理说:“留它干嘛?上座率连动画片都打不过。”

一个小细节:三线城市的影院经理干脆把《即兴谋杀》排进“午夜福利场”,票价19块9,还送小可乐,依旧坐不满。

观众留言:“有这时间不如回家刷两集《黑袍纠察队》,起码反派逻辑在线。”话糙理不糙,悬疑片一旦失去“值得讨论”的价值,就连短视频博主都懒得剪解析,热度直接冰封。

有人把锅甩给“悬疑题材疲软”。

可《消失的她》刚在暑期狂揽35亿,证明观众不是不爱悬疑,是不爱“敷衍”。

同样中小成本,前者把“恋爱脑”话题做成社交货币,后者把“豪门谋杀”拍成过家家。

差距就在:有没有给观众一个“必须今天看完、明天安利”的理由。

对黄晓明个人,这部片子再次验证:演员想翻身,靠的不是“努力”人设,而是“选本眼光”。

观众的记忆比金鱼长,连续三次踩雷,第四次就算免费点播也嫌浪费时间。

团队该考虑的,或许不是“下一部男主”,而是“下一部剧本杀”——先让故事在桌游层面跑通,再谈拍电影。

对行业来说,《即兴谋杀》是一记小成本警钟:别再幻想“明星+类型=稳赚”。

如今观众被短视频训练得节奏飞快,十分钟没爆点就直接划走。

电影却要求他们坐满100分钟,还要自掏40块票钱,逻辑不自洽就是原罪。

中小成本想突围,要么把剧本打磨成“可以吵架”的锋利,要么把话题预埋成“必须吐槽”的社交燃料,两者都没有,就只能接受“上映两周,查无此片”的命运。

最后一组数字:今天80万,明天可能50万,后天影院直接下片。

6800万票房定格在表格里,像一份冷冰冰的尸检报告——死因:口碑崩塌,抢救无效。

对还在观望的制片方来说,这比任何影评都刺眼:观众不是不给你机会,他们给过三次,只是你都没接住。

来源:成熟可乐mUYj9h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