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影后之作,表演封神,但片子口碑走向越来越看不懂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1:27 2

摘要:当一个人承担了还不起的恩情而让自己陷入煎熬,当一个人的付出过于耀眼而照出自己的怯懦和卑下,这个巨大的包袱很可能在自我保护中驱使人走向极端,于是爱恨不再存在,它变成了恩与仇。

当一个人承担了还不起的恩情而让自己陷入煎熬,当一个人的付出过于耀眼而照出自己的怯懦和卑下,这个巨大的包袱很可能在自我保护中驱使人走向极端,于是爱恨不再存在,它变成了恩与仇。

本文作者/猹

写在前面

今晚聊这部——

《日掛中天》

先解释一下标题,这部片在上映之后其实已经开分了,豆瓣7.3。

但成谜的原因是围绕它的各种舆论,以及两极化的口碑,以往很多电影的所谓“两极分化”都是质量差的遮羞说法,但这部真的不是。

它的门槛并不高,作为文艺片,算很好懂的那一类,但很挑观众,更具体来说是挑观众的生命体验,如果是对人际关系乐观的人,看这部片一定如坐针毡,但如果你是悲观的那一类,你就能马上知道它想说什么。

就连我们编辑部内部也分歧巨大。

我们是编辑部三个人一块去看的,看完后三个人的感受甚至都不太一样,我和黑曜石觉得前面有些亮点,但是越看越不喜欢。说喜欢它吧,偏偏细想起来有些地方让你膈应;说不喜欢它吧,对人性的一些深挖确实是有价值的。

对小哥来说则是反过来的,在结局那一刀捅下去之前,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及格的电影,但那一刀之后他给了一个不低的分数。

我们看完也讨论了很久,这篇的优点和缺点算是我们讨论后,求同存异的某些共识。

当然,我们仨最大的共识,就是这片子里辛芷蕾的表演是毋庸置疑的好,正因为她太好了,我们决定单开一篇聊,今晚这篇就只聊电影。

一、美云的恨海

剧情很简单,就是辛芷蕾饰演的美云开车撞死了人,张颂文饰演的葆树帮她顶罪坐了五年牢,出狱三年后二人在广州偶然相逢的故事。

它就不是一个写事的电影,它的重心完全是这俩人,或者说,它写的其实是被困在往事中的两个人,如何面对往事和未来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容易走进内心的故事,所以我们喜欢它的原因也在于美云这个角色,她被写得非常复杂立体。

编剧在她身上藏了一重深刻的人性:人与人之间没有无条件的爱,但是永远有有条件的恨。这也是海报上“恨海情天”这四个字的由来。

葆树曾在两人最相爱的时候帮美云顶罪,这本是一个人因爱“拯救”另一个人的故事,是相爱时的“情天”,但剧情绕着情讲就太“真善美”了,它紧接着撕开现实——

“情天”带来的结果,并非一方的苦情和另一方的痴等,它将会随着现实发酵,变成“恨海”。

美云看似躲过了一次惩罚,却在监狱外遭遇着另外的惩罚。

被害者的家属、葆树的母亲和朋友轮番找上门宣泄痛苦,葆树母亲的安慰更是加深了她内心的罪孽,所以她无数次想自首,但怯懦打败了她。最终她只能逃跑,靠忘记卸下道德的十字架。

二人重遇后有段戏拍得很好——美云受不了葆树的盯梢,彻底撕开两人都在避而不谈的真相,诉说完自己的痛苦后突然用愤怒的语气说:“我受不了你替我。”

这是带着恨意的自白:是啊,你变成了一个圣人,但是我永远活在地狱里。

所以葆树感慨:“我替了你,反倒成我的错了。”

这是非常真实的人性,当一个人承担了还不起的恩情而让自己陷入煎熬,当一个人的付出过于耀眼而照出自己的怯懦和卑下,这个巨大的包袱很可能在自我保护中驱使人走向极端,于是爱恨不复存在,它变成了恩与仇。

但美云依旧有普通人的道德底线,所以在重遇葆树后,她对葆树的好与爱或仇都无关,只是为了还恩和赎罪。

当然,还恩的最大目的,是她渴望继续向前走。所以她对葆树一切的好其实都是为了把自己从罪孽的苦海里捞出来,抛开枷锁拥有新生活。

但美云无疑是有罪的,所以编剧又加入了一重命运的角色对美云实施惩罚。不过它最终还是在讲,所谓命运其实就是你在道德枷锁下的自我惩戒,上帝就是你自己。

命运让她巧遇葆树。而在遇到葆树之前,她在一步步得到,情人答应离婚,有了一个孩子。但在遇到葆树之后,她一步步失去,情人分手、事业丧失,甚至连已经出现心跳的孩子也在厕所里流产。

这是命运给她的惩戒,当一切惩戒结束,这八年的枷锁就能倏然断开,守得云开见月明吗?不。所以才会有结尾美云失魂落魄刺向葆树的那一刀。

这一刀是个开放式结局,我倾向于两种解释:

一种是孩子被冲走后,她骤然失去了所有生活的抓手,此刻她唯一能抓住的或许只有好像在继续爱她的葆树,这与她的爱无关,不过是人在一无所有之下的急性需求。

一种是,在此刻她滋生了强烈的恨。她已经被夺走了一切去还债,葆树的再次出现就是命运送来的惩罚,所以她亟需一个原谅,但最终葆树依旧没有说出口。所以凭什么,凭什么我已经经历了那么多惩罚,哪怕我以乞求的姿态,你却还是连一句原谅都不肯“施舍”我。

无论是出于自我需求还是强烈恨意,她最终朝着葆树刺下了那一刀。于是恩变成了仇,情天最终变成了恨海。

二、葆树的情天

以上是我对这个角色大方向上能够成立的理解,但这不等于剧本的完美,因为在塑造这个人以及和葆树的关系上,剧本上有很大的缺陷

比如美云,电影给她的人设之一是渴望继续向前走,过上新生活。这样的写法是对的。

她当时选择逃离,即便“这么多年没有睡过一次好觉”,即便一个良心时刻受到煎熬的人也是会有意愿开启新生活的,也是可以开启新生活的。

但剧本对她只展示了苦难,没有生活。

她渴望感情,但对情夫这么多年没有提过任何要求;渴望怀孕,但第一次怀孕情夫让流就流了没有任何怨言;她的事业也在时刻遭遇挫折,她的人生没有任何朋友家人社会关系。她是一个空心的人,只为了受苦受难的符号而存在,这就不是在写一个人,而是在写一条“不要逃避你的罪责”的警言。

如果人物没有变化,只有暗面没有阳面,那么她在遇到葆树后一步步失去的痛苦就没有了撕心裂肺的力量,也没有了为最后一刀刺下的土壤。

尤其是电影还在中途插入了一场她顺从被强奸的戏码。

从对人物理解上看,这场从试图反抗到心如死灰顺从葆树的强奸,再到最后麻木起身应该是人物的一次自毁,她抛弃了自己的底线以赎罪。

但这种写法是失效的,因为此刻并未到角色自毁的时刻。她的子宫里有一个孩子,她还想继续要回工厂赔款把生意做下去,她依旧有自己“继续向前”的人生要走,这不是失去一切的时刻。

更何况,女人赎罪与自毁的标识为何必须要有一段放弃自己身体的戏,把这场戏拍得越残酷越弱势就越封建越自以为是。这种在身体贞洁上做工的方法本就是一场剧本上毫无必要的意淫。

另一处缺陷,在于对葆树的人物塑造。

这个本应与美云对照的人物,内心本可以有更深的爱恨交织,结尾却被硬写成一个情种。这是因为剧本中间,缺少了几段重要的转折戏。

葆树的人物逻辑,应该是因爱生恨的典型。

他因爱主动替美云坐牢,出狱多年没有找过美云,也没有想让对方偿还过。甚至在和美云一起被困电梯时,他主动扒开电梯门让美云先钻出去逃生,这是一种下意识的付出。(警示:被困电梯时要冷静求救等待救援,千万不要扒电梯门钻出去!!!)

他更是恨美云的。监狱里他无数次想说出真相,但美云的逃跑让他失去了证据,这必然会滋生出恨意,所以他把楼上的花盆故意扔掉砸碎在美云面前;从美云嘴里亲耳听到母亲不知道真相带着遗憾离世时,这时的恨意应该到了顶点。

但剧本紧接着进入了一个硬转折,在一场谈话后,剧本中的葆树忘掉了所有的恨,再一次为美云付出了全心的爱。

下雨天扯上帘子用盆栽压住,怕夜里的风吹到美云会冷;看到美云的艰难,主动还给了她两万块钱;知道美云怀孕后,主动离开不再打扰她的生活。甚至是被刺后抱着美云痛哭,他早已原谅了美云。

在这几场细腻的戏里,之前我所以为的他沉溺于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卡列宁式人格,或者想要以付出让美云欠他更多的报复心理都荡然无存了,他变成了一个无条件付出爱的圣人。

只有情天,没有恨海,这让所有人在如此真实自私不体面的人性中从一地鸡毛的活着变成了情感上的“大团圆”结局。

这也让我只能给它一个略高于及格的分数,可惜了。

配图/《日掛中天》预告

来源:3号厅检票员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