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像一颗突然熄灭的恒星,在微博、豆瓣、科幻群里炸开——他7天前还在回网友私信,讨论《三体》动画的改编得失,谁也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互动。
11月9日晚,科幻影评人严蓬因肝昏迷去世,48岁。
消息像一颗突然熄灭的恒星,在微博、豆瓣、科幻群里炸开——他7天前还在回网友私信,讨论《三体》动画的改编得失,谁也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互动。
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中国科幻评论的“天花板”只有这一位,而天花板塌了,下面竟空得可怕。
一、他到底留下了什么
1. 作品:一本《银河系科幻电影指南》,被影迷称作“科幻片新华字典”;一本没写完的《中国科幻电影类型史》,出版社已组织续写,2024年暑期上市。
2. 方法:他自创的“三棱镜分析法”——把任何一部科幻片拆成“科技硬核、人文温度、市场接口”三块,像把白光拆成彩虹,复杂问题瞬间可视。
北电已把这门手艺正式收进选修课。
3. 数据库:他生前想搭一个“科幻电影工业化数据库”,把中国十年来的科幻片预算、特效镜头数、观众口碑全塞进去,像给行业做一张CT。
项目现由中国科协接手,明年6月上线测试版。
4. 影响力:金鸡奖临时增设“电子骑士科幻评论特别单元”;B站把他的经典影评做成4K修复合集;华为云把他设计的“科幻电影AI评估模型”开源,12个维度一键跑分剧本。
二、为什么他的离开像“断电”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统计,全国45—55岁能写专业科幻评论的人不足20个。
换句话说,这一行没有“腰部”,只有“头部”和“空白”。
严蓬是头部里最锋利的那把刀——既能写《银翼杀手2049》的哲学隐喻,也能掰开《流浪地球2》的工业化流程。
刀没了,问题不是少了一个声音,而是少了一个翻译器:把高深科幻理论翻译成制片方听得懂的语言,把资本逻辑翻译成影迷愿意看的文字。
三、行业正在怎么“补位”
1. 人:游族网络拿出500万设“严蓬青年科幻评论人才基金”,首期报名已破千人。
2. 课:北电、中传、上戏三校联合开“科幻评论工作坊”,用严蓬的手稿当教材。
3. 场:11月18日北京追思会,现场用VR全息把他2019年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的演讲“复活”;12月上海国际科幻电影节办纪念专场;明年1月首届“电子骑士”评论奖征稿。
四、普通人能带走的三件小事
1. 如果你爱看电影:去B站搜“电子骑士专栏合集”,他用10分钟讲清《星际穿越》的五维叙事,比任何短视频都干净。
2. 如果你想写影评:试试“三棱镜”——先写科技设定有没有硬伤,再写人物情感立不立得住,最后写票房/口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一篇文章立刻有了骨架。
3. 如果你想入行:明年6月去中国科协官网蹲“科幻电影工业化数据库”测试版,免费注册,能看到《独行月球》到底烧了多少特效镜头、观众在哪个情节开始玩手机——数据比热情更值钱。
五、结尾
严蓬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里,他说:“科幻评论不是给电影打分,而是帮观众在星空里找路标。
”
现在路标熄了一盏,但更多人带着他的地图出发。
如果你今晚正好有空,不妨找一部科幻片,开一盏小灯,试试用他的三棱镜拆一拆——那束光会告诉你,一个人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来源:非凡咖啡Z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