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旅融合,福建有戏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2:45 2

摘要:更重要的是建立播后热度维系机制,通过主题节庆、粉丝活动等方式,让影视效应持续发酵。影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1∶1复现场景,而在于通过创意策划与业态融合,将影视情感转化为可参与、可互动、可记忆的深度体验,让…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之际,厦门市推出10条影视旅游线路,串联起“海上花园”的光影记忆与城市风情。不久前,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榕举办,福州也推出了10条影视主题旅游线路。这些举措是福建做足“文旅+百业”文章,推动影视IP与旅游双向奔赴的具体实践。

当下,“为一部剧,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新常态。看全国,《狂飙》带火江门老街,《去有风的地方》让大理持续火热,《生万物》点燃了游客对临沂的探访热情。再看福建,《烈日灼心》《西虹市首富》等作品丰富了厦门的城市气质,《大鱼海棠》为土楼注入了神秘色彩,《猎罪图鉴2》等剧让南平走入大众视野……

对取景地而言,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如同一束聚光灯,将隐藏于山水街巷间的独特魅力放大呈现,唤起观众亲临其境的向往。而对游客来说,奔赴荧幕中的风景,早已超越简单的观光,成为一种追寻情感共鸣、丰富个人故事与社交资本的深度旅程。

《偷偷藏不住》海边求婚片段

抓住机遇发展影视旅游,福建有资源有优势。这里不仅拥有多元交融的文化底蕴,更坐拥武夷丹霞、鼓浪屿建筑群、平潭海景、泉州古城等丰富的取景资源。影视产业基础同样坚实:金鸡奖与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带动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厦门“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高效运转,平潭出台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泰宁打造专业影视基地……各地各级政府的积极培育,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然而,影视作品的生命周期有限,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热度易逝”的天然瓶颈。如何让一时的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

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影视旅游生态,关键在于变被动承接为主动谋划,打破行业界限,推动内容共创。文旅部门可主动梳理本地资源,升级传统的协拍服务,将其从单一的场地协调,拓展为“在地文化顾问+本地人才引入+特色资源植入”的综合性服务。更重要的是建立播后热度维系机制,通过主题节庆、粉丝活动等方式,让影视效应持续发酵。

《开端》取景地东荣社区

文化独特性是避免同质化的核心竞争力。闽南的海洋文化、客家的土楼聚落、闽都的坊巷记忆,皆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关键在于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连接点,让文化基因通过影视语言实现当代转译。同时,应积极推动本土题材影视创作,鼓励更多蕴含福建特色的网络文学IP进行视觉化开发,让福建故事以更丰富的形态被讲述、在更广阔的范围被看见。

推动文旅场景从“拍摄背景板”向“沉浸内容场”升级,是留住影视流量的关键。被影视IP吸引而来的游客,本身已携带情感联结与叙事期待,他们不会满足于浮光掠影的观光,而是渴望走入故事。因此,影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1∶1复现场景,而在于通过创意策划与业态融合,将影视情感转化为可参与、可互动、可记忆的深度体验,让游客成为故事的亲历者。

期待未来的福建,不仅是中国影视的“天然摄影棚”,更是世界游客心中的“故事体验地”——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电影”,并在多元体验中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