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0:18 3

摘要:影片描述了生活在底层的一对,剧情的需要他们是懦弱者的善良,藉此博得了观众的同情,又以弱者的悲剧作为结局,启发了人们心灵深处那怜悯之心,我更想说的是类似这样的群体和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广大农村天天有之,天天见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善良须有原则,若没有原则,善良

影片描述了生活在底层的一对,剧情的需要他们是懦弱者的善良,藉此博得了观众的同情,又以弱者的悲剧作为结局,启发了人们心灵深处那怜悯之心,我更想说的是类似这样的群体和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广大农村天天有之,天天见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善良须有原则,若没有原则,善良就是麻木懦弱!同理,如果做事没有原则,懦弱就会助长坏人小人的嚣张,当一个人贫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思考,什么是教养,所谓的尊严、骨气、傲气,全都消失殆尽,当生存都成为一种奢侈的时候,逆来顺受、苟且偷生就成为非常现实的选择。

其实,我更想说的就是我们几乎太多的人,看不穿、也看不透这种贫穷的背后和这种人生悲剧背后的根源所在,我们也不愿意深度考量,也没人愿意这个方向去思考,我们太多的人往往活得心安理得、事不关己、精于算计。俩个演员他们演得非常好,我没有批评之意。但是,在农村真实的背后和更背后的东西,正是我想说的事儿。农村是一个乡里乡亲的人情社会,影片《隐入尘烟》中揭示更多的是,利益击穿后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丑陋一面,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表现的本质是农民的淳朴呢,还是农民的善良呢?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那些挂着假的亲情、乡情、人情的假面具罩下,背后一切更多的是围绕着利益,即便是亲兄弟亲姐妹也不管不顾,这个是我们要集体去思考的东西。农村很多人是善良淳朴的,但更多的是不善良,也不朴实,他们更多的是对强权的淳朴,对金钱的善良,对利益的向往,对亲情的冷漠;更多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麻木和懦弱,而不是善良。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正常,那是因为它生长的环境正常;反之,他生长在一个不正常环境中,但他又想表现得一个极度正常的人,这在逻辑上不成立,易筑人之扭曲之心。我们多数人看了电影的感触是,我们没有歌颂苦难,而是歌颂苦难的人,似乎没有了爱,而处处是暴露了爱,没有苦却处处充满了痛疾。我们更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我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这些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包括太多人对我们千年的文明,千年的文化,你知道多少?我们没有资格批评王阳明,没有资格评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五千年的博大精神文明,为何让农民这么穷,还让善良的人这么苦,各位你的启发是什么,博大精深的圣人哲学,悠久繁荣的厚重的千年文化,她带来的思考又是什么?这个是我们要去思考的,最起码让弱者有尊严。

剧中的女一号贵英是一个残疾人,她应该享受生活的最基本尊严,但是我们所谓文明做到了吗?没有!因为我们是以压榨弱者为荣,世界上的幸福与钱无关,但是痛苦与没钱,息息相关。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程度?富人用钱解决的,穷人不得不用比钱更宝贵的健康、生命、尊严去解决,这种卑微和无奈的背后,难道仅仅是因为我穷吗?请问我穷的原因是什么?请问贫穷是结果还是原因,贫穷是因为我不够勤奋吗,因为我不够善良吗,其实我们也要思考。更多的是观众心里有一种心态,自己在高高在上看他人的贫穷与善良,然后自己心生同情,我更希望你思考为什么,他口袋里的钱那么少,是谁拿走了?罗曼罗兰说过:除了善良,我不承认其他还有任何高人一等的标志。那些心存善良的人是最容易怜悯他人的苦难,同情弱者,当他们了解这些苦难的根源时,他们会痛恨制造苦难的源头,而冷漠无情者,恰恰相反,他们无视这样的愚昧无知,所以善良是需要胆识的,善良是需要智慧的,善良首先是要了解苦难的根本,然后痛恨制造困难的源头,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苦难的根源。我们把麻木不仁、委曲求全称之善良,这是我想说的重点,历史的车轮子,完整不露的碾压了我这一辈子,等我爬起来已是伤痕累累,不幸的是,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上坡,突然发现碾压我的那辆车走着走着又回来了,结果我可能又二次被碾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依然贫穷,依然愚昧,依然丑陋懦弱;依然是乌合之众的一份子,我内心依然是啊Q精神,依然过一天算一天,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看不明白,什么也改变不了,其实是什么也没想去改变,内心只是无奈,木愚和无尽的悲凉。这个世界里有一种心态,坏了叫知足常乐;有一种眼睛,瞎了叫岁月静好,有一种耳朵,聋了叫与世无争,这三个我都有,我想质问上帝,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的贫穷、饥饿和不公还存在呢?反思自己,反思苦难,反思苦难的根源,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的懦弱麻木标榜成善良。

来源:吉祥佬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