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电影《过家家》定档2026年1月1日,成龙两鬓斑白演真老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0:09 2

摘要:70岁成龙头发全白不再打,新片里被租客用扫把追着跑,票房想破十亿只能靠哭。

70岁成龙头发全白不再打,新片里被租客用扫把追着跑,票房想破十亿只能靠哭。

这条预告片刷爆的时候,后台同时跳出两条推送:一条是延迟退休方案再细化,另一条是成龙亲身上阵跳钟楼的花絮。

画面里他扶着腰喘了十秒,弹幕飘过一排“英雄也会老”。

很多人突然意识到,那个陪自己长大的警察故事,真的到了需要轮椅的章节。

电影叫《过家家》,定档2026年1月1日。

故事不复杂:房东老头把陌生租客错认成失联多年的儿子,为了面子硬把对方留在家里过年,保健品销售、假领导、碎嘴邻居全来凑热闹,一场临时组建的团圆饭越吃越真。

成龙演老头,彭昱畅演倒霉租客,张佳宁、潘斌龙、李萍负责添乱,韩三平坐镇监制,李太言执导。

没有飞檐走壁,没有爆破翻车,连扫堂腿都只是为了叫醒赖床的租客,力度轻得像个普通爷爷。

上一次成龙完全不靠动作撑场,还是2017年的《英伦对决》。

那年他63岁,演失去女儿的越南老兵,票房过五亿,却被评论“打不动就别打”。

七年过去,他干脆把打戏清零,连预告片里的摔倒都是真摔,骨头响的声音没做特效。

片场花絮里,他拍完一条扶着膝盖坐回椅子,助理想扶,他挥手:别把我当病人。

弹幕又刷一排泪目。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8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

银幕上的老年角色却少得可怜,能当主角的更是屈指可数。

动作演员退休后的出路更少,要么客串几分钟,要么去网络电影重复年轻时的招牌pose。

成龙拿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逃不过这条定律。

他干脆把皱纹、白发、迟缓全部放进剧情,让角色和本人一起老去,反而找到新市场:元旦档缺一部给全家看的温情片,春节档太挤,贺岁档太空,喜剧+家庭+零特效,成本可控,情绪刚需。

预告片里有一幕,老头把租客推向门外,又偷偷回头多看一眼。

弹幕说像极了自己爸爸。

中国式父子关系常常卡在一句“吃了吗”,想关心却先责怪。

电影把这句台词写成段子,让租客回嘴:不吃,你养我?

老头拎起扫把就打,打完又盛一碗面。

观众笑完突然沉默,因为那就是自己家的日常。

有人留言:如果上映那天能带爸爸去,他会不会也偷偷拉我看第二遍。

成龙在采访里提到,剧本最打动他的是结尾:老头终于承认认错人,租客却留下一起吃完年夜饭。

没有血缘,也能坐同一张桌子,这是他想传达的“家”。

很多年轻人看完预告说不敢回家,怕被逼婚怕问工资,可片子把回家拍成一场误会,反而让人想试试。

也许真正的和解不需要煽情,只需要一起把饺子煮破,然后谁也没嫌弃。

影片成本不到一亿,拍摄周期四十五天,大部分场景在一栋老楼完成。

没有夜景,没有大场面,省钱省到灯光师吐槽像拍家庭录像。

也正因为穷,演员必须靠表演硬撑。

彭昱畅说最怕和成龙对戏,因为对方一条就过,自己不敢NG。

成龙回:我七十了,一条能拍完就别浪费第二条。

现场安静三秒,然后集体鼓掌。

那一刻大家明白,敬业不是跳多高,是尽量不让别人多等。

有人担心票房。

元旦档历来是黑马池,《前任3》靠哭出19亿,《地球最后的夜晚》靠营销出2.8亿,类型不限,情绪优先。

只要击中回家、分手、和解、遗憾中的任何一点,就能撬动社交话题。

《过家家》把四点全占:想回家却怕回家,想和解却嘴硬,怕遗憾却假装洒脱。

片方把预告片剪成两版,一版纯喜剧,一版父子泪点,抖音点赞前者,微博转发后者,精准分流。

点映口碑如果稳住8分,票房破五亿就算赢,毕竟成本摆在那。

更深层的算盘是IP延续。

成龙手里还有《尖峰时刻4》剧本,但好莱坞让他演主角父亲,他嫌没新鲜感。

如果《过家家》能让市场接受“成龙=爷爷”,后续可以拍系列:错认孙子、错认老伴、错认战友,每年一部,拍到八十岁。

观众看的是一个人慢慢老去,也是看自己慢慢学会接受亲人变老。

只要情绪真,系列比动作片更长寿。

你有多久没牵爸爸的手?

预告片弹幕里,最高赞是:看完想给爸打个电话,发现上次通话停在半年前。

电影不一定多好,却可能是一个借口,让人在元旦假期提前回家,把误会煮进火锅里。

如果一张票能换爸爸在电影院笑出声,再贵也值。

毕竟,他陪你长大,你陪他变老,时间对每个人下狠手,但电影院能把时钟调慢两小时。

来源:喜剧电影大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