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上首份导演答卷,舒淇在《女孩》中暴露得很彻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01 07:19 2

摘要:从影30年后,演员舒淇终于交上了自己的首份导演答卷。这部根据她自身童年经历改编的电影《女孩》虽然免不了还有新导演的青涩和不成熟,但让人看到了女演员转型导演的认真和用心。如果说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是用童年记忆歌颂母爱,那么舒淇的《女孩》则是通过儿时的苦涩故事展

从影30年后,演员舒淇终于交上了自己的首份导演答卷。这部根据她自身童年经历改编的电影《女孩》虽然免不了还有新导演的青涩和不成熟,但让人看到了女演员转型导演的认真和用心。如果说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是用童年记忆歌颂母爱,那么舒淇的《女孩》则是通过儿时的苦涩故事展现原生家庭问题、女性困境和成长的力量。

有成熟的制作班底保驾护航,《女孩》在制作层面相当成熟。影片很好地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基隆的怀旧氛围,上乘的视听语言展现出舒淇多年影视圈经历熏陶出的良好审美。除了邱泽,片中主演多为新人,但他们都贡献了非常成熟且触动人心的表演,尤其母亲和两位女儿的饰演者从长相上看就像一家人,表演更是细腻感人。

《女孩》无意对原生家庭伤害、家庭暴力等问题做社会学层面的深度挖掘,而是通过感性而浪漫的艺术手法专注表达处境与感受。片中的女主角林小丽每天生活在各种恐惧、困惑和迷茫里,她有一个喝醉就打人的酒鬼爸爸、经常责骂孩子的粗暴妈妈和被妈妈偏心对待的妹妹,在家庭里感受不到温暖。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林小丽养成了极度内向、逆来顺受的性格,哪怕面对来自善良校医的帮助、男同学的示好,她也表现得极为生硬和封闭,龟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转学生李莉莉的到来,林小丽的压抑才开始通过青春期叛逆的方式得到一丝释放,然而这又引发了新的家庭矛盾。

影片通过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来描画林小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她和妈妈的关系,比如妹妹可以主动撒娇要吃煎蛋、要求妈妈扎辫子,但林小丽却要帮妈妈承担大量家务,还经常面临举盆子等责罚。不少人质疑片中的女性面对家庭暴力等压迫毫无反抗,这种观点太过“何不食肉糜”,缺乏对时代背景的认知和对人物的理解。舒淇只想静静讲述她所经历或感受到的一些现象和故事,评说是非对错并非她的职责。而且,细品之下,舒淇也在片中暗暗表明了立场与态度。同一场景中数次闪回母亲年轻时的经历,形成了影片的双线叙事:戏里是女儿对母亲的理解,戏外是观众对这对母女的理解。

片中的母亲是家庭暴力的最直接受害者,她也将暴力转移给了女儿,影片没有回避这一点。母亲之所以成为这样的母亲,是因为她年少时曾经遭受同样的苦痛,年纪轻轻就有了破碎的家庭,就要承担沉重而艰辛的母职,但她对此毫无经验与准备,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每时每刻处在痛苦的挣扎中。片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林小丽上学忘了带午饭,母亲忙于做苦工,却还是抽空来学校送饭盒,这是个明明很温暖的举动,但伴随它的还有猝不及防的一巴掌。母亲给女儿的这个耳光,在吓到观众之余,也让人深深震撼于这种复杂扭曲的亲子关系。母爱与暴力并存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交流造成的巨大隔膜,是无数观众都能共情的家庭隐痛。

对于片中人物,舒淇怀有最大的理解和宽容。这个母亲不讨厌,反而让人充满了同情。片中的母女和解并不是在最后一刻才发生,而是早有端倪。二人争吵中那句“你为什么不离婚”,既是女儿对妈妈处境的洞察和关心,也让妈妈为女儿争取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宽松的成长环境。甚至对片中的男性,舒淇也抱有悲悯的态度,比如片中父亲也曾试图戒酒,虽然最终失败, 但那句“做好人这么困难”的感慨,也让人心生唏嘘。

如果说创作是一种最大程度的自我暴露,这次舒淇暴露得很彻底。她把前半生的伤疤清清楚楚撕下来给观众看,同时展现了最大程度的真诚和善意,也让人看到了她充满力量的温柔。就像影片结尾那样,女孩会长大,一切都会变好。

记者:袁云儿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