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了!是影人黄晓明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22:00 1

摘要:拿下金爵影帝的黄晓明带着《阳光俱乐部》全国上映,上映三天票房却只有419万,他为角色增重30斤、在杭州弯湾托管中心“上学”近一个月的投入,没能立刻换来市场掌声

拿下金爵影帝的黄晓明带着《阳光俱乐部》全国上映,上映三天票房却只有419万,他为角色增重30斤、在杭州弯湾托管中心“上学”近一个月的投入,没能立刻换来市场掌声

这部电影10月25日全国公映,讲的是一个已经不惑却像孩子一样天真的男人吴优,如何在母亲重病、家庭搅动的日子里,努力让心里的那束阳光不熄

黄晓明演他,整个人变了个样,圆了一圈,眼神也放软,动作慢半拍,却不讨巧

他在杭州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校园生活”,跟弯湾托管中心的孩子们一起吃饭、听广播、练收银——老师和同学都叫他“明明同学”

路演当天,几位孩子和老师“空降”,有人笑着问他还记不记得英文单词,黄晓明接住了那颗“考题”:“Apple”

现场那一瞬,台上台下都松了口气,简单两个音节,比太多的煽情更真

选杭州,是导演魏书钧的主意

他说故事需要城市里的绿意,片子在一二月份开机,他记得杭州冬天的水汽和树

剧组大本营放在萧山,莫干山开了头,贾樟柯客串的“蔡博士”从那里走进镜头,杭州市区和郊外也串联起吴优的日常

黄晓明后来回到杭州路演,故地重游,特地穿回戏里的衣服,在台下给观众派糖,笑着说“祝大家生活甜甜蜜蜜”

这种有点土但真诚的仪式感,和电影的气质对上了

这部戏的起点,来自黄晓明的一句话:想换个路子,去拍点和特殊人群有关的故事

他买下相关小说的版权,找来魏书钧一起把书里的母子情、温暖底色揉成剧本《阳光俱乐部》

片中的吴优,加入一个叫“阳光俱乐部”的成功学组织,被封成“高级合伙人”,那种“只要心里有光,生命就会有奇迹”的话,他当真

当母亲沈丽萍病倒,医生哥哥吴迪穷尽办法对抗病情,吴优却执拗地走向另一条路

这不是悬疑片,它更像一次对“爱怎么落地”的追问

片子在节庆上顺风顺水

黄晓明凭吴优拿下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今年又进了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可等到真正走进影院,现实给他泼了盆凉水

自上映起三天,票房累计419万,不少放映场次稀稀落落

舆论很快把“奖项加持,为何救不了票房”挂上热搜,有人夸它温暖真诚,有人嫌它“计算精密、像八点档”、说是“冲奖电影”

我看完的感觉是,它并不完美,节奏上确实有被“照顾周全”的痕迹,可有些细碎得近乎笨拙的处处,都难得地真

路演还在继续

10月28日,主创去了成都太古里百丽宫,现场有一位特殊孩子的妈妈站起来致谢,说电影让更多人看见了孩子们的努力和家人的不容易

这部片子背后站着多家成都影视公司,它也被说成一部“成都造”的作品

近几年成都的影视工业正在往上走,奖项、口碑都有了几次像样的露头

《阳光俱乐部》在成都的这一站,不只在推电影,也像在给“成都造”加一个温柔的注脚

为什么奖和票房会分道扬镳?

拿一组背景数据来照照镜子——行业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多,广电视听总体向好,卫视微短剧爆发,前三季度就播了94部,收视人次是去年的三倍

电视剧的收视规模涨到1936亿人次,微短剧上大屏的累计收视也有21.6亿次

观众的时间被切割成越来越小的片段

当你把一个缓慢、细节密集的电影放进这样的水流里,它天然就逆着游

这不是电影的错,也不是观众的错,是供需之间的节奏差异

创作者这边,老生常谈的“真诚”依然是硬通货

有资深导演提醒过我们,做所谓精品,要守住初心,尊重观众和创作规律,用真心回应时代

也有编剧讲得直白:当大家被“安全叙事”裹挟,想象力会萎缩,最好的药方还是“剧本为王”

我把这两句话对照着《阳光俱乐部》看,一半认同,一半焦虑

它的真诚是能摸到的,但它也确实不够大胆,不够在形式上去冒一次险

拿两部片子做参照,会更清楚

美国的《健听女孩》,让真实听障演员走进镜头,讲普世的青春成长,既拿了奥斯卡,也被市场接住

它没有把“特殊”当卖点,而是让“普通”的情感把观众牵进去

国内的《小小的我》不是大制作,没有大明星,却靠着日常的琐碎和一丁点不动声色的温情,慢慢赢得口碑

当电影不急着让你哭,它反而更容易把你抱紧

再回杭州那场路演

黄晓明穿着戏服出现在台下,举手投足还有吴优的影子

他笑说希望大家生活“甜甜蜜蜜”,这是他在片里学来的祝福

这位“明明同学”,在镜头外的这些小动作,也许比任何海报文案更靠近观众

我们当然希望每一个演员的投入,都能被票房公平回馈;

可有时候,电影跟人一样,有命运的分寸

在这个被微短剧和快节奏裹挟的当下,一部慢慢说话的电影,很可能从一开始就输了速度

可它没输掉的是那点笨拙的善意

弯湾学校里,孩子们教他背“Apple”,他教孩子们在超市里找零钱;

镜头外,他用一整个月让身体记住角色的步伐

这些都是不会被票房曲线立刻量化的东西,却会在更长的时间里,缓慢地留下痕迹

电影不是答案,它只是把问题摆在你面前

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怎样和家人好好相处,怎样在爱里不精明、不算计,这些在吴优身上都被放大

我们可以不喜欢电影的表达方式,但很难否认它想把温柔留给每一个被忽视的人

奖项给了它一束光,市场给了它一阵风

这阵风不算顺,但光还在

如果说《阳光俱乐部》有什么价值,或许不是某个榜单上的数字,而是它让更多人暂时放慢脚步,抬头看一眼彼此

这在今天,已经不容易

愿每个人的心里,都能留一小块地方,让阳光进来

来源:天天看剧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