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州小子以为自己在救人,结果成了别人跑路用的安全气囊。2024年才上线的《Sleeping In Plastic》豆瓣词条下只有三百人标记,却把我看出一身汗:17岁摔跤手半夜接顺风单,后座那对男女说要去“隔壁镇”,其实卷走了毒贩一整袋现金。导演Van Maxi
德州小子以为自己在救人,结果成了别人跑路用的安全气囊。
 2024年才上线的《Sleeping In Plastic》豆瓣词条下只有三百人标记,却把我看出一身汗:17岁摔跤手半夜接顺风单,后座那对男女说要去“隔壁镇”,其实卷走了毒贩一整袋现金。导演Van Maximilian Carlson把镜头怼在仪表盘上,里程数跳到180,少年眼里的光一路暗到底。我数了,他总共就笑了三次,最后一次嘴角还没收回去,人已经埋进玉米地。
别急着骂圣母,换你也踩坑。波兰妞Aleksandra在中国拍《触摸》,把外籍老婆办证难拍成惊悚片。丈夫一句“我爸妈不舒服,先别出门”,门锁就换了密码;老婆在盲人按摩店学中文,师傅手往腰上滑,她没躲,因为那句“你很漂亮”是她半年里唯一听得懂的赞美。我看完立刻翻出自己居留证,日期页被指甲划了一道,像极了片里女主用指甲抠门框的声儿——那其实是她给自己留的逃生记号。
最狠的是俄国人的乡间别墅。四个老同学周末烤串,谁先把前任带来谁就先死,这规矩我编的,可电影就这么演。导演Max Shevchuk不给配乐,只放烤架滴油声,嗞啦——男二脸色一变,嗞啦——女一手机收到三年前的床照。我盯着屏幕算,他们平均每人说七句谎就碎一瓶啤酒,碎到第七瓶,有人拿碎口扎脖子。片尾字幕升起,我手机刚好弹出闺蜜消息:“下周去郊区玩?”我回:不了,城里堵点,但安全。
三部片子教同一句话:日常一旦拐弯,方向盘根本不在你手。
 能做的就是系好安全带——然后别随便让人上车。
来源:爱生活观天下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