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文化应旭珺出席影协研讨会 华人影业构中国电影全球传播新范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2:31 1

摘要:10月21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艺术》杂志社、《世界电影》杂志社承办的“面向国际的电影叙事与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围绕中国电影如何在全球语境下重塑叙事体系、提升国际传播力展开深入讨论。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

10月21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艺术》杂志社、《世界电影》杂志社承办的“面向国际的电影叙事与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围绕中国电影如何在全球语境下重塑叙事体系、提升国际传播力展开深入讨论。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受邀出席,并作题为“以‘双轮驱动’破局,构建中国电影的全球传播新范式”的发言分享,系统阐述了在流媒体崛起与文化自信感日益强大的新生态下,中国电影如何依靠国际制片与国际发行双轮驱动,深度协同,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战略升级,实现中国电影高质量“出海”的战略命题。

制片轮:中国故事+世界表达,构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坚实内核

对于制片端,应旭珺首先强调了其作为“根本”环节的重要性。她指出,发行网络的铺设解决的是技术通路,但真正能突破语言与文化障碍、触达国际观众心灵的,始终是内容本身,实现有效国际传播的关键在于践行“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创作理念。这意味着,首先,作品需在主题和情感上简单直接,如亲情、友情、成长、守护正义与抗争命运等,能够让全世界最大范围的观众理解并共情;第二,在类型上则应追求极致,遵循国际观众熟悉的商业片语法,凭借出色的节奏、娱乐性与情感张力俘获观众,像以《哪吒》系列、《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动画、视效及动作类型片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出海的“排头兵”;第三,顶级的工业化水准则是让国际观众感受到“物有所值”并形成口碑传播的硬性保障;同时,将中国人的故事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关注其在特定历史与事件中与世界交织的命运,更能激发海外观众“与我有关”的深层共情,例如《唐探1900》、《用武之地》、《万里归途》等等具有国际视野和思考的影片。这一整套从情感、类型、工业到视角的综合性内容策略,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坚实内核。

同时,应旭珺还表示:“能制作爆款收获大量非华语观众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现阶段,因其内容特色而仍以华语观众为主的大量优秀作品的供给,在中国电影整体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也极其重要。”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市场格局下,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要靠长期沉淀和渗透,需要以丰富稳定长期的中腰部内容供给巩固华语市场,与近年来日益活跃的其他少数族裔如印度、韩国电影等对手争夺海外银幕和市场份额。“在有限的市场容量里,我们要意识到,我们面对着众多英语以外的语种电影的激烈竞争,任何一块银幕、任何一个观众,如果我们不去争取,就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占,这是真实、实时发生的文化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争夺,海外的大量华语观众及其需求是我们的底盘,值得我们用更优秀的影片和投入去持续积极地耕耘。”

发行轮:从“节展依赖”到“生态位卡位”,构筑全球发行体系新格局

如果说国际制片决定了“讲什么故事”,那么国际发行则决定了“故事如何被世界看见”。华人影业从2016年发行五部影片为起点,近十年来已发行约110部优秀的华语电影作品,打破了传统的中国电影靠“节展”的发行,迅速发展形成了规模化体系化同步上映的商业片发行平台。现在,华人影业平均每年发行12-17部头部影片,国际发行网络覆盖了院线和非院线渠道,全球包括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等10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个城市,直接发行覆盖最重要的全球市场,实现了全球发行渠道的布局与建设。这一能力在《哪吒》《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等系列电影的海外推广发行中得到充分体现。今年《哪吒2》的国际发行更是频频创造新纪录,北美和澳新地区的排片和票房成绩都实现了近二十年华语电影的新突破。由华人影业主导的“三步走”发行策略,通过英配版的区域发行,更是成功触及到了全球更多元的观众,为“哪吒”IP及中国动画电影在全世界观众中的认知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应旭珺强调,国际发行不是简单的渠道搬运,其核心目标是在全球文化消费的版图上,为中国电影找到一个稳固且可持续的“生态位”。每一次成功的发行,都是在为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积累国际信用和品牌资产,此长期战略正是通过在主流渠道的稳定存在,在全球观众心智中,牢牢占据一个“高品质、强类型、有新意”的固定位置。这同时意味着华语电影必须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积极参与国际宣发体系,通过前瞻规划、战略合作、抢占优质档期与银幕,从需要被特别介绍的“异域文化”,转变为全球影迷常规消费清单中的“品质娱乐选项”,在海外观众、院线及平台方心中,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品牌认知。例如,面对好莱坞大片提前两年锁定IMAX等特殊影厅的行业惯例,中国的头部视效大片也应具备同等意识,自信地参与竞争,通过提前定档、签订独家协议来主动争取生存空间与核心资源。此外,为合适的视效大片提前规划英语版本,是更有效打破语言壁垒、触达更广泛大众圈层的重要策略。

双轮协同:构建“制发一体化”的全球竞争力

国际制片与国际发行,它们的深度协同与实时反馈,是产生“1+1>2”乘数效应的关键。发行网络是感知全球市场脉搏最敏锐的“神经末梢”。通过一线市场的真实反馈、票房数据与观众评论,最直观地捕捉到全球观众的审美变迁与情感需求,从而反哺制片端的创意决策。在长期国际业务实践中,华人影业在制片侧和华纳、迪士尼、环球、奈飞等大制片公司,IMAX等重要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制片业务建立的深厚关系,以及信誉度、美誉度和全球品牌影响力,同时能为发行做最好的背书和托举,这也是华人影业突出的行业优势之一。

应旭珺表示:“中国电影的“出海”征程,已从依靠风浪的“航海时代”,进入了需要精密设计与系统工程的“造桥时代”。“航海”意味着更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造桥”,则需要以全渠道国际发行网络作为坚实桥墩,以国际制片打造强类型片铸造的稳固桥面,以及文化自信带来的畅通直达。我们需要用全球观众熟悉的“语法”创作内容,通过他们惯常通行的“道路”进行本地化发行营销,去讲述那些根植于我们文化血脉、关于家庭、奋斗、梦想与未来的“中国故事”。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