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影:秦虹杀不了张妍,马伟成相当阴险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5:51 1

摘要:有些人似乎不懂“重影”是双关语。乍一看,逃犯秦虹,利用不为人知的操作,将自己变成张妍。

《重影》拍的是底层之间的自相残杀。

有些人似乎不懂“重影”是双关语。乍一看,逃犯秦虹,利用不为人知的操作,将自己变成张妍。

事实上,它的深层含义是,秦虹和张妍都是原生家庭的弃儿。她们在法治失效的情况下,用暴力手段来抗争。

先说说秦虹。

秦虹有个爱自己的爸爸。然而,爸爸做生意失败,自身不保,失去家庭庇护的秦虹,早早进入社会。

而这个社会,明显比秦虹想象得更加残酷。

2012年,秦虹的实体店越做越大。然而,正如秦虹看不清电商是大势所趋,实体店没有未来,秦虹也看不清,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福哥,无法一直成为自己的保护伞。

福哥也会被暴力灭掉。

秦虹从一个实体店小老板变成杀人犯,当然是人生悲剧。

她本以为靠努力逆天改命。然而,她从事的行业严重依赖福哥的帮衬,而福哥能为她解决问题,同时也会带来问题。

一个死亡螺旋式的困境。

原著汇总秦虹的人生经历——

先是爸爸欠高利贷跑路,母女住房被抵押;接着是割腕;再是听到爸爸在外地死亡的消息,一个人去南方领骨灰;之后打老师、被学校退学、染红发、跟混混头目赵开福交往、跟母亲分居;最后目睹男友赵开福被杀。

剧版净化秦虹的形象,吕丹顺给秦虹手腕伤口做火山造型刺青,保留秦虹割腕的经历。

这个处理,不错。

父亲的离开,是秦虹青春期的重大变故。她自杀未遂,同时也在暗示,秦虹和母亲的关系极差。

我总疑心秦虹的母亲不待见秦虹,也有重男轻女的元素。秦家是双职工家庭,需要遵守国策要求,他们家不敢要二胎。

当然,这只是推测。

可以肯定的是,福哥被杀后,警方找不到黄树权杀人的证据。法律不能给福哥报仇,秦虹自己动手杀掉黄树权。

从这一天开始,秦虹变成了和福哥一样的人,她靠暴力解决问题,同样会被暴力反噬。

即便她变成张妍,也很难解决这个困境。

再来说说张妍。

张妍出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请注意,秦虹和张妍都是80后,此时的独生子女政策,对重男轻女的家庭是个极大的考验。在张家,性别成为张妍原罪。

第三集交代,张妍嫁给陈同和,一次出海打渔,陈同和死不见尸。

这是意外,还是谋杀,不得而知。

但我们应该猜出来,张妍并非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第六集,吕丹顺和张妍对话,说自己的过去很复杂,张妍说自己也是如此。

张妍过去的男人,除了没露面的陈同和,还有马伟成。

我无法认同秦虹为了新身份,害死张妍的观点。有个证据是,张妍“消失”后,张妍女儿萌萌与秦虹关系亲密。

我不是说,小女孩能分清谁是仇人,而是秦虹的杀人逻辑是复仇,而非获利。

怎么理解呢?

秦虹的杀人逻辑有正当理由。比如她杀黄树权,是因为法律无法惩戒黄树权。

如果张妍真被杀,马伟成的嫌疑最大。

剧集尚未揭示马伟成和张妍的过去,但我们可以推测,有诈骗经历入狱的马伟成,是张妍过上正常生活的绊脚石。

那么,是不是有以下可能——

秦虹和张妍结成同盟,共同对抗马伟成。张妍为了报答秦虹,愿意将自己的身份信息赠予秦虹。

果真如此,《重影》也在拍girls help girls。

《重影》有个大胆的处理是,2012年的秦虹,看到法律武器不给力后,她要杀人复仇。

这是八九十年代才会有的情节,竟被安排到2012-2013年。

这里面有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暴力为何容易成为底层常见的生存策略?

真相是,底层未必天生崇尚暴力,而是一个结构性困境的产物。

在一个正式制度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以暴制暴就成为一种高成本的自适应行为。

福哥被杀,刘望知道黄树权有嫌疑,却不能将其绳之以法。

这对秦虹来说,是一种彻骨的绝望。她宁愿牺牲自己岁月静好的时光,也要复仇。

让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变成杀人犯,才是讽刺。

因为黄树权的死,我就很难相信秦虹会杀张妍。

尽管剧集在两人初相见时,眼神都有杀气。但这是悬疑剧的叙事策略,不是两个人会自相残杀的证据。

《重影》拍底层互害,也拍底层互助。

吕丹顺也是原生家庭的弃子,秦虹成为他生命中的光。

纵观全剧,我们会发现,从秦虹,张妍到吕丹顺,她们痛苦的根源都有一个失能且残破的原生家庭。

让原生家庭成为悬疑犯罪剧集的标配,这也契合社会转型的大众情绪。

带着传统价值观的父母不了解当代年轻人,于是,原生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原罪一样的存在。

长篇巨制的年代剧喜欢把原生家庭的生活拍得充满人情味,而篇幅较短的悬疑剧,因为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观众,因此,这类剧集承认年轻人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的痛苦,让原生家庭成为原罪,也就成为必然。

从前段时间的《命悬一生》到现在的《重影》,皆是如此。

看完《重影》第六集,最大的疑点就是马伟成和张妍有什么爱恨情仇。

马伟成肯定是有问题的。

第一集,警方审讯马伟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不老实。

在审讯马伟成时,镜头方向有过两次变化。

最初审讯时,警方面向右,马伟成面向左。

在影视剧中,人物的面向暗示地位高低。简单讲,右向人物往往地位更高,占主导位置。而左向人物更被动,地位较低。

在审讯的中后期,马伟成的面向右,此时警方已经不断拆穿他谎话连篇了,然而,他却一直占主导位置,可以看出他有信心牵制对方。

换而言之,马伟成的心理素质够硬,应变能力够强,他相信自己能被无罪释放。

看完前六集,我也觉得《重影》有些怪异的处理,比如刘望的表现,让我困惑。

比如,剧集提到南方城市平潭,即便十二月份,依旧是高温。

请问中国的南方,哪个城市能有这样的高温?

刘望的衬衫被汗水湿透,而同行的张潇潇却没有任何出汗痕迹?

看到刘望因为皮疹涂药膏时,我最大的感受是,演员应该有慢跑爱好,腿部肌肉线条和我的一样好。

但爱出汗和皮疹,有什么叙事意义?

期待后面的剧情,能给出解释。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