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玩具总动员》的上映,人们再度回忆起那些陪伴童年的玩具。玩具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久远。史前的孩子用木棍和泥球嬉戏,古埃及儿童玩类似“抓子”的游戏,中国周朝的孩子放风筝,中世纪的欧洲孩子用微型士兵排兵布阵。
随着《玩具总动员》的上映,人们再度回忆起那些陪伴童年的玩具。玩具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久远。史前的孩子用木棍和泥球嬉戏,古埃及儿童玩类似“抓子”的游戏,中国周朝的孩子放风筝,中世纪的欧洲孩子用微型士兵排兵布阵。
直到20世纪,玩具才真正进入大规模生产与专利保护的时代。《玩具总动员》里那些来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典玩具,正是玩具创新的黄金时期产物。 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档案中,藏着它们的原创设计与发明故事。
弹簧狗(Slinky Dog)
专利号:U.S. Design Pat. 179,949
在电影中,他是伍迪的忠实伙伴,用弹性身体完成一次次营救。这只狗的灵感来自标志性的“弹簧玩具”(Slinky),由海军工程师理查德·詹姆斯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当时他在船上看到一根扭力弹簧翻滚,萌生了创意。而让它长出四条腿、成为“弹簧狗”的,是一位名叫海伦·马尔塞德的发明家。她因大萧条辍学后自学成为玩具设计师,职业生涯中开发了二十多种玩具。她的儿子提出了给圣诞弹簧加轮子的点子,于是“弹簧狗”和“弹簧火车”诞生。1957年的专利图展示了它收缩与伸展的样子。
绘图玩具(Etch A Sketch)
专利号:U.S. Patent 3,055,113
电影里的“绘图先生”用屏幕留言传递情报。现实中,它出自法国电工技师安德烈·卡萨涅之手。他在工厂安装开关时,偶然发现铅笔划痕能在涂粉材料另一面显现,于是利用静电与金属粉末原理,发明了可“擦写”的绘图板。1962年,他以会计师阿瑟·格朗让名义获得专利,并以2.5万美元卖给美国俄亥俄艺术公司,后者让它成为全球畅销的红色经典。
拼字说话机(Speak & Spell)
专利号:U.S. Pat. 4,516,260
片中的“拼写先生”像个语音教授,主持“塑料腐蚀”讲座。现实中的原型是德州仪器公司于1978年推出的电子学习机。不同于以往靠录音带的发声玩具,它使用固态语音合成技术,成为语音助手技术的雏形。1985年的专利图展示了这一“电子说话学习装置”的早期版本。
芭比娃娃(Barbie)
专利号:U.S. Pat. 3,009,284
在《玩具总动员3》中,芭比与肯一度沉迷浪漫,却最终帮助伙伴逃出托儿所。她的现实原型是1959年由露丝·汉德勒在纽约玩具展发布的“时尚少女芭比”。灵感来自德国收藏娃娃“丽莉”,名字取自她的女儿。芭比面世即成轰动,并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化身牛仔、宇航员、总统等角色,引发无数关于身体形象与性别角色的争议。1961年的专利图展示了她早期略显严肃的面容与卷发造型。
拨号电话(Chatter Telephone)
专利号:U.S. Pat. 3,305,966
在电影中,这位“话痨电话”曾被托儿所创伤,但仍协助伍迪逃亡。现实中的原型是费雪牌1961年的拉线电话玩具,至今仍是幼儿园常见之物。1967年的专利文件中,它那双滚动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也有几分诡异。
爱心熊(Care Bears)
专利号:U.S. Design Pat. 288,583
《玩具总动员3》的反派“抱抱熊”(Lots-O)显然受其启发。Care Bears最初是美国贺卡公司的插画形象,1983年成为毛绒玩具与动画角色。1987年的专利图中,“温心熊”带着标志性的胸口图案。皮克斯甚至为“抱抱熊”制作了仿80年代风格的“假广告”,致敬这段文化记忆。
抓娃娃机(Claw Crane)
专利号:U.S. Pat. 1,882,563
那群在Pizza Planet中信奉“爪神”的小绿人,其实源自真实的机械游戏。20世纪初,“挖掘机”游戏在嘉年华中风靡,模仿巴拿马运河的施工机械。1932年,威廉·巴特利特申请了电动版“迈阿密挖掘机”专利,赚得盆满钵满。后来政府将其视为赌博设备,运营商不得不钻法律空子。进入80年代,这种机器以玩具爪机的形式重生,出现在超市与餐厅,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童年挑战。
从弹簧到语音芯片,从绘图板到娃娃脸,这些玩具凝结着上世纪人类最纯粹的创造力。《玩具总动员》让它们再度活了过来,也让一张张尘封的专利图纸成了时代的纪念册。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见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