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奖即将消失了?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8:42 2

摘要:金像奖协会主席尔冬升接受采访时说:“当下的经济环境里,参赛的电影不多,去年46部,今年努力一下,应该也能超过40部报名。

香港金像奖遇到了巨大的危机。

金像奖协会主席尔冬升接受采访时说:“当下的经济环境里,参赛的电影不多,去年46部,今年努力一下,应该也能超过40部报名。

如果参赛作品少于30部,加上经济不好,会很难找到赞助商,也向主管部门申请过拨款,但在当前财政赤字情况下,基本上很难。

本考虑2年办一次,但大家都不太能接受。

以前香港电影业旺盛,可以带动出口市场,但今非昔比。没钱时,要省,预算可以缩减,红毯活动很贵,以前在文化中心举办颁奖典礼,以后也可以去酒店办。”

谈及2027年可能面临的电影片源危机,他表示香港电影寒冬是市场和资金的问题,已经有很多电影工作人员流失了,但好在始终有新血加入。

香港金像奖的问题就是香港电影的问题,积重难返。

吃惯了现成饭,只会伸手要,一旦让他自己做就各种不会,却自以为当初的现成饭是自己的本事,错把平台当能力。

任何奖项的背后肯定是繁荣的本土经济,一系列配套都跟得上,包括人才、工业、艺术等,如奥斯卡、欧三,虽然都已不如当年,但底蕴在,可以让其下坡路走很多年,然而香港电影没有这样的底蕴。

一开始发展起来源于内地人才的输入。

第一批内地导演、演员老了之后,正好步入七八十年代,二代内地人融入香港,普通话为主的电影变为粤语为主,这本是一个极不健康的行业现象。

因为方言无法做到广而告之,必须得是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语言才行,普通话是华语片的首选,就像世界主流语言是英语一样,在这样的语境下,大家都能接受理解。

但热钱的涌入掩盖了这一弊端,也助长了香港电影的恶性循环。

七八十年代,内地改革开放,香港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对外窗口,全世界的钱都在他们那过一遍,金融起飞。

那会的香港有多繁荣?周星驰、周润发的电影都提到过香港遍地是黄金,就连李连杰这种级别的演员都得到香港才能有好发展,赚钱快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一年随便拍几部就能撑得起一个颁奖典礼。

当这个泡沫被戳破之后,内地也给过一次机会。

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cepa,为处于低谷的香港电影打开了内地市场,如果金像奖放弃部分本土保护,趁此机会与内地联手合作。

也许不至于现在连40部影片都凑不够,也许辐射地区早就冲出大湾区了,但这都是后话,金像奖可能也没想到,金马奖自己作死,金鸡奖统战价值提升,却依然是烂泥扶不上墙,从这一角度看,金像奖确有瞧不上内地的资本。

但金像奖错就错在历史给了多次机会,它都没有珍惜。

把别人的扶持看作理所应当,始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抱着虚无缥缈的狮子山精神自我感动。

就像他们的旅游一样,明明需要内地支持非要装。

饭都吃不起了却天天讲究我们祖上是日不落帝国,我们是说英语的那一套。

大英自己都不纯正了,都被阿三占领了,何况香港乎,大英自己都取消法庭戴假发了,何况香港乎。

金像奖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排挤外部,连自己内部也圈地自嗨。

这两年的金像奖不是七老八十就是老态龙钟,一个健康的奖项,一定是中年人为主,年轻人为辅,老年人陪衬,金像奖却反了过来,老年人自己玩,中年人看不上,年轻人消失了。

结果就是奖项的含金量进一步下降,赞助商撤资,收视率一年不如一年,赚不了钱,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就节衣缩食了,这就是挽救的办法。

不过,以香港电影人现在言行不一的做法来看,还是口号喊的震天响,实际一点也不做。

当初成龙从好莱坞回来,那可是实打实给钱拍电影,带新人出头,帮英皇、寰亚,金像奖又是怎么做的?

金马奖都让成龙连庄影帝了,奥斯卡都给终身成就奖了,金像奖无动于衷,对恩人都是如此,对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金像奖的没落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心疼。

97前后各给过20年的机会。

前20年就知道粗制滥造,功利主义,电影护城河没有形成,类型片单一又浅显,后20年就知道怪内地,从来不懂的反思,反正自己不行就是内地的问题。

天天甩锅,内地总有醒来的一天,等内地清醒,香港就没机会了,好比好好的一国两制你不要,盲目自大,2019年过后,不用等到50年以后了。

金像奖也是,香港不行了,香港电影没人了,你反应过来了,孩子死了,来奶了,晚了!

来源:闲人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