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肉馄饨》11月15日上映!潘虹用沪语演绎上海母亲,白发围巾造型朴素到让人心酸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7:32 1

摘要:这不是营销噱头 而是即将于**11月15日**正式上映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的真实写照。由上影出品、吴天戈执导,潘虹与周野芒领衔主演,全程沪语对白,演员阵容清一色上海籍——从茅善玉到王琳 从陈国庆到徐祥 堪称“银发版《爱情神话》”。

在人人都追逐流量密码的时代 一位70岁的老戏骨却选择用一碗最朴素的菜肉馄饨,打了一场漂亮的“文化逆袭”?

这不是营销噱头 而是即将于**11月15日**正式上映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的真实写照。由上影出品、吴天戈执导,潘虹与周野芒领衔主演,全程沪语对白,演员阵容清一色上海籍——从茅善玉到王琳 从陈国庆到徐祥 堪称“银发版《爱情神话》”。

更令人动容的是 潘虹在片中饰演一位地道的上海母亲 白发微卷,颈间常年围着一条素色围巾 造型朴素到让人心酸。有现场观众形容:“她站在弄堂口的样子 就像我外婆。”

**社会偏见:沪语电影=小众?**

曾几何时 方言电影被贴上“地域局限”“难出圈”的标签。即便《繁花》带火了沪语热 业内仍有不少人质疑:一部全沪语、聚焦退休老人日常的片子 真能打动全国观众吗?

但《菜肉馄饨》偏偏不信这个邪。影片以退休工程师“老汪”(周野芒饰)的生活为切口 讲述他在人民公园相亲角、菜场、弄堂之间穿梭的温情故事,核心却是当代都市人最稀缺的情感联结——家庭、陪伴与理解。

潘虹的角色虽未完全公开,但她透露:“这是一个爱家庭、爱丈夫、也爱自己的上海女人。” 没有狗血冲突,没有刻意煽情 只有清晨四点厨房里剁馅的声响 和一句轻声的“侬吃过了伐?”

**事实反转:不是怀旧,是“贴地飞行”** 很多人以为这是部怀旧片 错了。导演吴天戈明确表示,《菜肉馄饨》是一次“贴地飞行”——用最真实的上海生活质感,回应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焦虑。

拍摄期间,剧组甚至回到真实取景地送票,92岁的阿婆手把手教潘虹和周野芒包馄饨。那一刻 戏里戏外的界限模糊了——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而是烟火气里的共情。

*凌晨4点的台词本扉页上 潘虹写着:“说沪语 不是演,是回家。”* 这句话后来被工作人员悄悄拍下,传遍剧组。

视角从个人经历切换到公众评价:影片官宣定档后,#全上海都在等这碗菜肉馄饨#话题冲上本地热搜 近60万点赞背后 是无数人对“家的味道”的集体共鸣。

而思南公馆更将三层老洋房完整复原为电影场景 打造“菜肉馄饨·思南会客厅” 包含沉浸式打卡区、上海咖啡零售区,并策划30余场文化活动,持续两个月。这已不止是电影宣发,而是一场海派文化的温情复兴。

*一位00后观众在体验现场留言:“原来上海不只是外滩和陆家嘴,还有弄堂里那碗热腾腾的馄饨。”*

**价值升华:一碗馄饨 盛满时代答案** 从2024年12月10日开机 到2025年1月13日杀青,《菜肉馄饨》仅用一个多月便完成拍摄,却酝酿了数十年的城市情感。

潘虹在杀青前夜与女儿视频,女儿第一句就问:“《菜肉馄饨》拍得哪能啦?” ——你看 连家人也早已把角色当成了亲人。

这不仅是潘虹时隔多年再度回归大银幕 更是她对“母亲”这一身份的深情诠释。没有华丽服饰 没有精致妆容,只有一条围巾、一头白发 和一双因揉面而略显粗糙的手。

公众评价逐渐转向时代意义:在短视频碎片化、情感速食化的今天 《菜肉馄饨》像一台重启的服务器,唤醒我们对“慢生活”“深关系”的渴望。它证明了——真正的爆款 未必靠特效和热搜,而可能藏在一勺荠菜馅里。

出品方采用分线发行策略,首站锁定上海、江苏、浙江,看似保守 实则精准。他们相信 只要味道正宗 自会有人千里迢迢来尝。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电影上映 而是一封写给上海、也写给所有渴望归属感之人的**情书**。

当潘虹用沪语轻声说“一家人,总归要一道吃顿饭”,屏幕前的你 是否也想起了那个为你留灯的人?

**你怎么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还愿意为一碗“菜肉馄饨”停下脚步吗?评论区聊聊你的“家的味道”。

来源:电影记录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