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7日,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联袂打造的影片《一战再战》,正式于中国大银幕亮相,两位大咖的合作之作,令人满怀期待。这部让影迷盼了三十年的合作作品,豆瓣开分就到了8.1,后来还涨到了8.2,好评一堆堆。
10月17日,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联袂打造的影片《一战再战》,正式于中国大银幕亮相,两位大咖的合作之作,令人满怀期待。这部让影迷盼了三十年的合作作品,豆瓣开分就到了8.1,后来还涨到了8.2,好评一堆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票房却没跟着口碑走,妥妥的“叫好不叫座”。
30年前,小李子因为拍《泰坦尼克号》,错过了安德森的《不羁夜》,这事成了俩人和影迷心里的意难平。
谁也没想到,这份遗憾一放就是三十年。
安德森后来在采访里说,拍《一战再战》最初就是想拍一场刺激的追车戏,这个有点“任性”的想法,最后竟然长成了一个有厚度的故事。
而小李子之所以接下这个角色,就是被人物背景吸引——曾经的异议分子,后来为了女儿努力过正常生活,危机却又突然找上门。
熟悉小李子的人都知道,他对角色向来较真。
之前拍《荒野猎人》,他生吃野牛肝,拍《华尔街之狼》,那癫狂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在《一战再战》里,他的“牺牲”更是彻底。
为了贴合角色,他增肥十多斤,凸起的肚腩、黏腻打结的须发,还有那件看着就没洗过的邋遢衬衫,完全颠覆了大家对他的印象。
刚在银幕上看到他的时候,我差点没认出来,这哪儿还是当年《泰坦尼克号》里惊艳全球的杰克啊。
他饰演的鲍勃,身上满是矛盾,曾经是“法式75”组织里的“炸弹狂人”,跟着恋人夜袭禁闭营,放走非法移民,那时候的他眼里有光,觉得靠一腔热血就能改变世界。
可十六年的逃亡生活磨平了他的棱角,连接头暗号都记不全,对着电话那头效率低下的接头人只能破口大骂。
他是个不称职的父亲,在女儿眼里像个孩子,可真到了危险时刻,美军追杀过来,他拼了命也要找到女儿。
小李子把这种矛盾感演得特别到位,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觉得这个角色特别真实。
聊完小李子的表演,再说说这部电影为啥能拿到这么高的口碑。
安德森向来擅长挖掘历史背后的人性,《血色将至》《大师》这些作品里,没有简单的善恶之分,只有在时代里挣扎的普通人。
《一战再战》也一样,他把故事分成了三部分,就像一幅折叠的画卷,慢慢展开才见全貌。
从最初的革命热血,到中间的逃亡日常,再到最后的绝境追逐,每一部分都衔接得很自然。
这部电影的核心其实不是政治批判,而是最朴素的情感。
安德森说过,这里唯一重要的是情感,来自家庭,来自爱与恨。
鲍勃从一心想改变世界,到后来明白女儿的笑脸、安稳的日子才最珍贵,这个转变特别打动人。
还有鲍勃的女儿薇拉,得知母亲是叛徒、生父竟是追杀他们的人时,她没有崩溃,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养育自己十六年的鲍勃。
这个情节让我觉得,血缘有时候真的抵不过陪伴。
可为啥这么好的电影,票房却不尽如人意呢?我觉得主要是观众的期待和电影本身的类型对不上。
很多人进影院,是想看成《飓风营救》那样的爽片,结果看到的是一部碎片化叙事、节奏偏缓的文艺片。
没有英雄拯救世界,没有大圆满结局,只有一个不完美的父亲在破碎的世界里努力活着。
现在的电影市场,大家习惯了快节奏、强刺激的剧情,这种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的电影,自然很难吸引大批观众。
其实不止《一战再战》,很多优质文艺片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它们有深度、有温度,却很难在商业市场里站稳脚跟,但这部电影的价值,从来都不在于票房高低。
鲍勃从十几米高的屋顶掉下来,不顾疼痛连滚带爬去找女儿的那个镜头,没有替身,却比任何英雄时刻都有力量。
它让我们看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可能充满挫折,却依然要咬牙坚持。
小李子说这部电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当下的生活。
我们或许都曾有过“改变世界”的理想,后来才发现,能守护好身边的人、过好安稳的日子,就已经很了不起。
《一战再战》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却用最真实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个在生活里“一战再战”的普通人。
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走进影院,相信你也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