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著名导演用新片呐喊:宁愿去死,也不在电影中使用生成式AI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6:43 2

摘要:如今人工智能在全球创意行业里风头正劲,从设计到内容创作,不少领域都开始尝试用AI提升效率,可在这股潮流里,有位导演却偏偏选择“逆流而行”,他就是凭借《水形物语》斩获奥斯卡的吉尔莫・德尔・托罗。

如今人工智能在全球创意行业里风头正劲,从设计到内容创作,不少领域都开始尝试用AI提升效率,可在这股潮流里,有位导演却偏偏选择“逆流而行”,他就是凭借《水形物语》斩获奥斯卡的吉尔莫・德尔・托罗。

最近这位61岁的导演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宁愿去死,也不会在未来的任何电影里用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AI技术,要知道,德尔・托罗的电影向来以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人文思考著称。

从《潘神的迷宫》到《地狱男爵》,每一部都在探索人性与科技、道德之间的关系,他这次对AI的坚决态度,显然不是一时冲动。想弄明白他这份坚定背后的真正原因,就得先从他对AI的核心看法说起。

德尔・托罗对AI的态度,乍听之下似乎有些极端,有人发邮件问他对AI的立场,他只回了“我宁愿死”四个字,还明确表示自己对生成式AI没兴趣,且希望直到去世都保持这份“不感兴趣”。

但仔细了解就会发现,他并非单纯排斥新技术,反而有着很清醒的认知: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那些滥用AI的人,他用“傲慢”形容当下科技圈的一些心态,还提到了“人类的天然愚蠢”。

这种“愚蠢”不是指智商低,而是指有些人为了追求技术突破,只顾着“创造”,却完全不考虑背后可能带来的后果,在他看来,技术是工具,可一旦被这种“傲慢”和“短视”主导,工具就可能变成伤害创作本质的利器。

他反对的不是AI技术的发展,而是用AI替代人类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毕竟电影里的情感、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从来都不是技术能凭空生成的。而他这份对创作本质的坚守,其实早就藏在他一部部电影作品里,成为了他敢于对AI说“不”的底气。

熟悉德尔・托罗电影的人都知道,他特别喜欢探索“人类创造的怪物”和“人性之怪物”之间的界限,《潘神的迷宫》里,奇幻世界的怪物背后藏着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水形物语》中,外表怪异的水形生物反而比“正常人”更懂爱与尊重。

就连即将上映的新片《弗兰肯斯坦》,也是围绕“创造”与“后果”展开,改编自1818年的经典小说,主角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执迷于“创造生命”,却因为没考虑后果,最终酿成悲剧。

德尔・托罗直言,维克多的“傲慢”和现在科技圈里一些盲目追求技术突破的“科技兄弟”特别像,他想通过电影里的维克多,让大家看到这种只重创造、不顾后果的心态有多危险,这其实和他对AI的态度完全呼应。

无论是过去的“创造生命”,还是现在的“AI生成内容”,核心问题都在于人是否能守住道德底线,是否能在技术发展中保持对人性的敬畏,他不是在电影里凭空编造故事,而是把对现实技术发展的担忧,融入到了这些有深度的故事里。

让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也能思考技术与人性的平衡,而这份思考不只是停留在过去的作品里,他即将上线的新片《弗兰肯斯坦》,更是把这种对技术滥用的警惕,变成了更直观、更易感知的视听故事。

德尔・托罗的新片《弗兰肯斯坦》,光看阵容就很让人期待,雅各布・艾洛蒂、奥斯卡・伊萨克、米娅・高斯这些实力派演员加盟,预计11月7日在Netflix上线,这部片子不只是一部简单的经典改编,更像是德尔・托罗对当下科技圈的一次“喊话”。

就像他之前说的,电影里维克多的傲慢,就是为了反映现在科技界的一些心态:有些人一心想靠技术“创造奇迹”,却忘了停下来思考“我们究竟要走向何方”,在AI席卷创意行业的当下,这部电影的意义显得更特别。

它用19世纪的故事,提醒21世纪的我们,无论技术多先进,“人”始终是创作和发展的核心,不能因为依赖技术,就丢了对后果的考量、对人性的尊重。

德尔・托罗没有只是口头反对AI在电影中的使用,而是用自己的新作品践行着自己的理念,把抽象的观点变成了观众能看懂、能共情的故事,这种“用作品说话”的方式,比单纯的表态更有力量,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

当技术越来越强大时,我们该如何守住创作的初心,当我们理清了他的立场、他的电影理念,以及新片传递的信号,或许就能更明白他“宁愿死也不用AI”这份坚持的真正意义,而不是简单把它当成一句夸张的表态。

德尔・托罗“宁愿去死,也不会在电影中使用AI”的说法,看似极端,实则是对电影创作本质的坚守,他不是在阻碍技术发展,而是在提醒我们:创意行业的核心从来不是“效率”或“技术炫酷”,而是人类的情感、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这些都是AI无法替代的。

他用自己的电影,从《水形物语》到即将上映的《弗兰肯斯坦》,一直传递着同一个理念:技术是工具,人是主导,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警惕“只顾创造、不顾后果”的傲慢,守住对人性的敬畏。

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他的态度像一剂“清醒剂”,提醒创意行业的从业者:不要为了跟风技术,就丢了创作的灵魂。而对于观众来说,我们不仅能期待他新片带来的精彩故事,更能从他的坚守里明白:真正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永远离不开人的用心与思考。

来源:初六睡不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