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人士在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赴汤蹈火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所经历的峥嵘岁月,热情讴歌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周年制作的献礼影片,讲述了由 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人士在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赴汤蹈火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所经历的峥嵘岁月,热情讴歌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电影《建党伟业》用全景的方式展示了十年间即从1911 年辛亥革命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贫弱的真实景象,先进的知识分子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过程。
影片主要由民国初动乱、五四运动和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后传入中国,让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深深地意识到能够改变中国当时现状的只有进行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救中国。
因此,工人、学生和农民普遍认同和积极宣传诞生于西方的理论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认识到。
只有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工人带领农民进行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才会推翻深深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由此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大幕。
革命志士也意识到在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和国民党都不能挽救生活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中国人只有建立起自己庶民的政党,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红船不单单穿越了历史风雨,更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的道路。
当国际歌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奏响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成为带领中国人民迎接胜利的曙光。
民族责任感作为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体现在红色电影中常常成为核心内容予以展示。影片中无数民族英雄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不顾身和舍生取义的民族责任感得以宣扬。
十余年间的历史事件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整叙述,脉络清晰、情节紧凑、波澜曲折而又高潮迭起,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将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独秀等风云人物为代表的第一代革命仁人志士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将个人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得到统一,将每个人的命运与历史责任诠释在一起,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于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人民愤怒至极,青年学生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铿锵有力,令人热血沸腾,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让人为之动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让我体验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更懂得了共产党人只有“建立自己的政党,才能团结劳工,才能救中国”的救国大道。
由此以爱国青年为主的广大学生组织展开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活动,北京大学有陈独秀的振臂高呼,李大钊对青年毛泽东的循循善诱。历史人物从精神气质方面被刻画得如此鲜活。
影片着力渲染,在整部影片中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都非常坚定与强烈,具体表现为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等精神。
爱国学生的黑白衣帽,横幅旌旗:排山倒海,形同为国吊丧,慷慨之气,震动寰宇在游船上召开最后一天会议的南湖,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仿佛一幅水墨山水,宁静沉着的气氛在五四运动中很多青年学生不顾一切地投身于革命中,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中树立远大理想的青年毛泽东,学生时代就提出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伟人胸怀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新时代的青年人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毛泽东在北大听课以及与妻子杨开慧的爱情,通过生活化的叙事将毛泽东在生活中的一面近距离地展示给观众,这些都是以往红色主旋律电影较少关注的伟人生活化的细节。
这种生活化细节淋漓尽致的处理使观众在伟人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
影片中毛泽东在婚礼上对杨开慧说: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后就不会有安生的日子过了,杨开慧一句“我愿意”道出作为革命者妻子伟大的爱国情怀,舍弃个人的卿卿我我,承载的是民族进步的使命,此情节赢得无数观众的热泪盈眶。
周恩来在青年时期被关进牢狱,在狱中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展现了知识精英的力量和勇气,让无数观众认识到伟人的平凡一面以及爱国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
蔡锷与小凤仙离别的场景,蔡锷牺牲了自己的儿女情长,在“大国”与“小家”之间选择了国家,其爱国之心清晰准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我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为他屈身为国的气节所折服,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
“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还有很多的场景让人慷慨激昂,仿佛听到那年代的铁马铮铮之声与历史洪流的咆哮。
《建党伟业》在历史时空的大背景下进行叙述,客观地带观众回到那个民不聊生的历史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真实地再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建立自己庶民的政党而付出的牺牲,将爱国主义情怀得到完美的展示,能让观众于此产生共鸣。
在《建党伟业》中演员的选择和人物的塑造也是一大亮点。庞大的明星阵容让“数星星”成了电影的看点之一,七嘴八舌评价自己喜爱的明星似乎充斥了电影院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扮演蔡锷的天王级明星刘德华,扮演罗家伦的偶像明星王力宏,扮演段祺瑞的搞笑型大忽悠等。对于主旋律电影“双效应”的特点,明星脸满足了票房的需要。
虽是一部为党献礼的作品,但并不排除相当一部分人是冲着“星星”而来。除了票房效应,电影的叙述也利用了明星本身的气质。
影片利用刘德华多年演艺圈的经验和形象,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蔡锷的形象,经验丰富,城府极深,不再是彷徨不定的年龄,对革命的信仰和坚持坚定之又坚定。
他们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同时又因历经沧桑岁月很多事力不从心,拼命为国却也希望后起一代能更加优秀。相比对老一代革命家的塑造,在塑造富有青春和激情的社会精英时,就启用了一批年轻演员。例如汤唯、张一山等,他们身上的活力恰好为这一时代激进的青年代言。
想必我们会注意到影片中冯巩、赵本山、范伟等喜剧名人也出现在银幕上:而且他们扮演的角色几乎一致地投到了袁世凯门下,让人一看就想发笑的大忽悠居然成了皖系军阀的首领。
而当时名震一时的北洋三杰、虎豹都变成了笑星,这背后隐藏的是对当时北洋军阀无能的一种极大的讽刺。
那段历史当然不会重现,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要再现那段历史就要采用艺术的手法,革命历史题材在电影中的表现也无例外地通过电影叙述手段:视觉的,听觉的,内在的,外在的等。
其目的都是要在表现主题、展现历史的前提下,同时满足观众的需要,在心理上、情感上引起共鸣。
在演员的选择上,影片一反之前电影所注重的形似,而更加注重神似。据一些业内人士说,除了孙中山的扮演者外,其他的角色并不是以形似为标准来选择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冯远征、张嘉译、刘佩琦等演员在外形上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可谓是十分不相像。
但我们却说他们演出了一个活生生的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这对于演员来说无疑是加大了难度,他们必须了解这个人,自己先变成这个人,才能在并不形似的情况下去诠释这个人,将其神韵、精神传达出来。
观众开始从神韵上去评价这个人物,并不仅仅是相貌相似。事实上,长得像并不一定就是这个人而对历史人物神韵的模仿则会让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更加真实。相貌上的差距让观众对人物的出场有一个认识过程。
虽然影片对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出场时都有名字的显示,但还是留给了观众一些空间去认识这个人。比如说冯远征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时就有字幕提示这是陈独秀。
但是当我们看了一会,看到冯远征饰演角色的激进,些许急躁,极端,却又无时无刻不充斥着那股敢为人先的激情时,好多观众会笑着说 “啊,确实是陈独秀!”这就是一种神似的判断。
影片中对朱德的描写主要集中在战场上,突出了他的骁勇善战。这和我们平时谈到朱德宽厚长者的身份似乎有些出入。
但历史上的朱德就是这样一位英姿飒爽、英勇无畏的神枪手。虽然长得不像,但演出来的那个气概就是朱德。神似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形似。
“不虚美,不隐恶”,在细节处理上,影片也本着用艺术的手法展示真实历史的原则。火烧赵家楼一节,章宗林太太哭着说 :“在日本的时候就被围,回来了还是被围”。
对于这个举国愤慨的卖国贼,影片并没有把他处理得让人一看就多么令人厌恶或依靠日本人过着如何好的生活,而是道出了他在日本、中国两面被围的困境和无奈。
中国国情特殊,要发展革命不可避免,而要革命首先就要转变人的思想,让人们不再受到旧思想的束缚。
这些细节都力图使影片中描述的那段历史看起来更加客观,好与坏在电影中不再那么界限分明,影片只是将他们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至于孰好孰坏之类,都留给观众去评价。
结语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100岁了,从当年的“腥风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
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先辈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走好了“建党伟业”的长征路,那作为新时代领军的我们,自然要走好“复兴梦”
《建党伟业》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回忆和感慨,最重要的仍是我们自己的“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来源:综艺娱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