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带着期待进场,看着预告里那堆熟悉面孔,心里还在默念“这次应该有点不一样”。结果出来那一刻,第一感觉是被情怀喂饱了记忆,饱胀但空虚。不得不说,电影把明星和回忆拼在一起,观众的情感被当成了可以反复开采的资源,观影结束后留下的更多是无力而不是感动。
5年从救赎到告别:〈死侍与金钢狼〉暴露了漫威的危机
我带着期待进场,看着预告里那堆熟悉面孔,心里还在默念“这次应该有点不一样”。结果出来那一刻,第一感觉是被情怀喂饱了记忆,饱胀但空虚。不得不说,电影把明星和回忆拼在一起,观众的情感被当成了可以反复开采的资源,观影结束后留下的更多是无力而不是感动。
电影里多元宇宙成了万能遮羞布,这一点最让我心累。死侍的动机薄到像是临时起意,丢给观众一句“被拒绝就心灰”就想带过角色的灵魂。反观以前的死侍,那种自嘲和锋利是有来源的、有根的。我的一个朋友小李看完一半就跟我说,他来是为了回忆,结果连回忆都被糊弄了,这句话比任何批评都更扎心。
休·杰克曼回归本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可这回的金钢狼像是被换了灵魂。电影把他放到一个平行宇宙,给了许多“遭遇过沧桑”的台词,但并没有真正让观众和他建立新的情感联系。相比之下,我每次想起《金刚狼3:殊死一战》里的那场静默与告别,都觉得那才是真正懂得如何用沉默和细节告别一个角色的作品。这种对比让新片的缺失暴露得更明显。
更令人反感的是那种自嘲式的公关策略。死侍不停戳漫威、戳制作方的短板,表面像是在自我反思,实际上更像是把批评包装成笑料来消化质疑。观众被告知“我们也知道自己有问题”,所以你就别太认真,这种逻辑实在让人反感。情怀和彩蛋被当作通行证,只要塞够历史碎片,观影体验就能被“买通”了,可情感不是换汤不换药就能还原的。
动作戏的疲劳感也很明显。两个都几乎不死的角色搏斗,缺少危险性,导演给出的解决办法只是更快更硬地互相砍杀,重复感反而放大。再者,女反派的动机模糊、行为逻辑混乱,让本该成为对立核心的部分变成了摆设。看着这些场面,观众更容易产生“这是在赶进度而非讲故事”的感觉。
说实话,漫威的问题不只是这部电影的剧本。更深层的是一种体系化的创作疲惫:过度扩张的世界观、依赖明星和彩蛋维系的感情账本、缺乏能带来真情实感的编剧与导演空间。对于制作方来说,唯一可行的出路不是继续堆回忆而是重新让角色承担真正的代价和成长,用有限的篇幅去打磨一两个真实的瞬间而不是铺满彩蛋。
作为观众,我也学到了一点实用的自保策略。看一个超级英雄大片,除非你就是为了看明星登台,否则不妨等一周再去看看口碑,听听几位你信任的影评人的深评,或者先把钱包留在兜里,避免成为情怀收割的对象。反正我是这么觉得,观影应该是被尊重的投资,不是被操控的情绪。
未来的趋势我觉得会很有意思:要么漫威学会收缩,把注意力回归人物与小故事,要么市场会给真正有诚意的作品更多空间。不要忘了,观众的记忆和耐心都是有限的。情怀被印刷得太多,等于贬值。
你怎么看?说说你最近一次因为“情怀”去看的电影经历,是被感动了,还是像我朋友小李一样感到被糊弄了?
来源:综艺快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