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侠片快没人买票了,10月18日上映的《醉刀客》8天只拿到203万,单日跌到5万,片方干脆宣布11月1日提前下线。
武侠片快没人买票了,10月18日上映的《醉刀客》8天只拿到203万,单日跌到5万,片方干脆宣布11月1日提前下线。
老套路+五毛特效,观众用脚投票:武侠不换新血,就是自宫。
203万啥概念?
同期一部小成本恐怖片都能捞3000万。
豆瓣5.1,差评63%,高赞短评写得更狠——“像看90年代盗版VCD”。
武侠片曾经靠一招“白衣飘飘+竹林对决”吃遍全球,现在同一张脸在大银幕上出现,年轻人直接刷手机。
猫眼数据摆那儿:2023年武侠片只占国产票房的1.2%,七部里赔掉五部,能回本的俩还是先从网络电影升舱的“庶出”。
有人把锅甩给演员没流量,可徐克+肖战+金庸IP的《射雕侠之大者》也只拿到6.87亿,离业内期待的10亿差一大截。
观众不是不看武侠,是受不了原地踏步。
剧情还是“灭门—拜师—复仇”三连,特效仍是“威亚+鼓风机”套餐,连反派死前都要说“江湖再见”,听得人脚趾抠穿地板。
王家卫把《东邪西毒》4K修复重映,4200万票房证明:情怀能换钱,但救不了命。
出路也不是没有。
爱奇艺把《目中无人2》放“云影院”,1200万次点播,一部网络电影分账比不少院线片还高。
李炳渊拍《醉刀客》扑街,抖音幕后话题却飙到1800万播放,短视频里他真刀真枪展示南拳,点赞远高于电影评分。
国家电影局新设武侠扶持基金,北电研究报告写得直白:Z世代要的是“武侠+赛博”“武侠+悬疑”,纯刀光剑影没爆款基因。
连香港那帮大佬都喊:粤港澳一起组局,把武侠拍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别再让39岁平均年龄的受众继续老去。
武侠要活,先把“侠”字拆开看:人得在夹缝里活下去,观众才信。
人物会怕死、会缺钱、会点外卖,才能让人共情;再把“武”升级,实拍+特效+游戏感,一拳打出冲击波,年轻人照样嗨。
最后得学会在短视频里讲故事,三句话一个反转,十五秒一个爆点,把观众先拉进影院,再谈江湖。
一句话,老酒得装新壶,别再用VCD思维打5G观众。
要是下次还拿“鼓风机+慢动作”糊弄,票房只会更惨——203万就是提前敲响的丧钟。
——“这片我贡献了两张票,看完只想说:退票窗口比刀还快。
”
——“武侠不是死,是懒得动。
拍成短视频质感,谁还花五十块去电影院。
”
——“建议片方把电影剪成15集抖音短剧,说不定还能回点血。
”
来源:自若荷叶bpR4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