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闽江橘子红》拍摄往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9:22 1

摘要:《闽江橘子红》是福建第一部电影故事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拍摄,1956年春在全国首映,该片改编自福州籍诗人陈侣白与朱一震合著的多幕话剧《种橘的人们》。1955年春,陈侣白和朱一震应上海电影制片厂之约,将其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闽江橘子红》。

《闽江橘子红》是福建第一部电影故事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拍摄,1956年春在全国首映,该片改编自福州籍诗人陈侣白与朱一震合著的多幕话剧《种橘的人们》。1955年春,陈侣白和朱一震应上海电影制片厂之约,将其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闽江橘子红》。

影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互助合作运动这一历史背景,通过讲述闽江边白花洲一个橘农互助组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电影的拍摄地主要在福州严复故乡阳岐村一带的闽江边,以及螺洲古镇等地,这里土地肥沃,过去柑橘成林,也被称为“橘子洲”,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影片增添了真实感和感染力。这些地方当时都是橘子种植区,景色优美,符合影片的场景需求。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张客执导,李玲君、张伐、戴耘、史久峰、张雁、白穆等主演。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其中,李玲君成功塑造了坚强、能干的互助组长李银花,张伐则把单干户杨才发的固执与转变演绎得十分到位。

演员史原在拍摄《闽江橘子红》期间,与演员罗静宜相识相恋,两人于1956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张闽。

影片反映了中国农村互助合作运动,讲述了新中国初期福建闽江百花洲农民互助组追求新生活、携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故事,讴歌了社会主义新生活,成为福建早期红色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

来源:陇东漫步者

相关推荐